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丁小村先生

更新时间:2024-06-03 22:04:40作者:读书村

丁小村先生

作者|刘娟

我想了想,在文学圈,至今还伴随着你的成长,是丁小村先生。在文学圈,至今还悉心指导着你的写作,是丁小村先生。在文学圈,至今还不计利益,无私付出躬耕在文学的芳草地,是丁小村先生。在文学这个行当里,一次次的被小村先生的“言、行、功”感动和鼓励之后,我就有了想写小村先生的想法。可又有一些顾虑,小村先生是名作家,认识和鼓励过的人也很多,情谊深厚者也不乏其人,我算什么呢,只是一个有些遥远的普通的作者而已,甚至还会有人心叵测带来的猜测之嫌,可又想,但凭本心,对任何一个人的无私付出表示感谢,这是人该有的常情;更何况见素抱朴,也许,越是普通作者的眼睛,越少了功利和盲目,多了些真情实感,才显平淡真实,方见原貌本色。那就把自己对小村先生的所知所感写出来吧。我从小热爱文学,做着文学梦。上世纪的1997年,听说汉中本土的一个作者丁小村发表了短篇小说“玻璃店”在《飞天》杂志发表,又被《小说选刊》转载,还被选入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的《1997中国年度最佳小说选·短篇卷》。我蹬着自行车,就去小城的书摊上买回本《小说选刊》,连夜阅读完毕。我被小说作品和作者的才华震惊了。小说的要素人物、故事、结构、节奏、语言,都很成熟新颖,有对时代尖锐的思考,弥漫着先锋文学的特质,作品的深刻性和成熟度,不像是一个年轻的作者所写;前沿的现代性,也不像一个远离文化中心的都市的人所写。《小说选刊》是老牌文学期刊,能在上面发小说,那是好中选优;作者还是我们汉中人,这个叫丁小村的作者是多有才华,前途是多么不可估量呀!浅陋的我,后来才从小村先生亲撰的“一份私人档案”中知道,他在读高中时期,就在创办于1980年的本土文学期刊《衮雪》发表了作品,如果追溯创作时间,他在初中就开始了向外投稿,并得到了刊物寄来“明信片”的鼓励。获得年度最佳短篇小说的《玻璃店》,只是他出色的作品之一。后来,每次见到戴一副眼镜、清瘦儒雅的小村先生,我就想起了自己在青葱岁月怀着急切的心情,去买这本小说的情景。

丁小村先生

我的文学之路,曲折而漫长。用俗语话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这里面,有生活的磨砺,也有自我的认知。参加工作后,基本也与文字有关;另外,一直喜欢舞文龙墨的我,在初中就开始了模拟学写中篇小说。在九十年代,就在当时的流行的刊物《女友》,还有其它报刊上发表了作品。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经历,很容易令人浮云遮妄眼而眼高手低,不能谦虚谨慎地对待自己,再加上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琐碎,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竟然把文学写作梦丢失了。怀着对文学本能的喜欢,只是偶尔还随手阅读文学作品,也只是消遣性地泛泛而读。在生活的浪潮即将淹没我的时候,看着朋友圈里“读书村”里所发的文章后,轻狂无知的我,还心有不屑,心想,那只是一个地方文学网络平台。也因着虚荣和惰性,我还再给自己找着借口,等以后不太忙了再写吧。也许,正应了那句“寻找有时,失落有时”的话吧,看着“读书村”里越来越多陌生作者的名字,还有一篇篇有一定质量作品的刊发,小村先生编辑制作的纯文学公益平台“读书村”的公众影响力超越秦岭南北,浑浑噩噩的我难以平静,也无法再给自己找一堆理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这样下去,我的文学梦,也许只会是此生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文章不写半句空,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勤奋努力的,与小村先生相比,与其他人相比,自己那点所谓的成绩,又算得了什么。

我拿起了笔,开始了给“读书村”投稿。这样,作为一名“读书村”的作者,与小村先生有了简单直接的编读往来。小村先生文事任职多工作繁忙,可他始终清醒地作务着文学。读的是大学中文系,也当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师,更长期在文艺事业中工作中着,这样的经历,使小村先生成为一个很称职敬业的编辑老师。个人专号“丁小村”和公益文学公众号平台“读书村”基本定时出刊,成为一众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每天早上7:30分左右,“读书村”美文准时推出,一周4天时间里每天每期要推出三条作品链接,周五一般多些是数条,遇到节假日根据节气还有专刊推出。“读书村”平台不光准时准点刊出,还月有精彩月报阅读热文榜,年又有好看文章集结,把读者喜欢的优质作品评选出来。这些作品,都是全国各地作者发来的作品,投稿量自然很大。试想,每天要定时推出几条好的作品,那是要从这些海量作品信息中,一篇篇读过后,再筛选提取出来,仅“海选”,就是一个不小文字的阅读量,内中是对编者的视野、学识、格调等的综合考验。再选出可公开登载的作品,审改编发,被选中的作品还要精心编辑,配图、制作成一条赏心悦目的美文链接发出。准时、保质保量,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久久为功,不觉间已七年时间,全凭小村先生一人打理着。每篇作品里,字字句句是作者的心血,也更是小村先生的心血付出。纯公益没有报酬,这是一副怎样的古道热肠!小村先生为文学、为一个个普通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作者,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每每想起,就不由自主地“叹息肠内热”,为先生这份对文学的赤子情怀,对热爱事业的痴心不改,对文学神圣的无私奉献。“读书村”里,栏目众多,有国内外适合平台刊发的经典文学作品范文,也有小村先生编辑过的自然来稿。既有如王蓬、李汉荣、白描等这样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有草根作者的文字,大家在“读书村”平台上,公开公平等地以作品来展示自我、论高下,不“店大欺客”,也非“看人下菜”,在“读书村”能不能刊发作品,能发头条或者是后二、三条,全凭着作品的质地成色,体现了办刊宗旨,倡导“鲜活、有质地、接地气”的文学创作,为读者提供根植于当下生活、有温度、有质地的原创文学作品。不仅如此,先生还把刊发出来的作品一一发送给作者本人。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啊!每每此时收到先生发来的作品刊发链接,我心中都感动不已,也感慨不已,在一个功利喧嚣的时代,为着文学公益,谁能天天如此?谁又能年年如此?谁又能平等谦虚地对待每一个写作者?唯有小村先生而已!感动之余,无以回报,也只有用写好作品来回报。所幸,天道酬勤。在小村先生作为“村长”的操持下,“读书村”,成为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一块“圣地”,一个纯文学有格调的平台,在文学爱好者和作者心目中的位置越来越高,这是自然而然积累形成的文风清正的结果。因此,也得到了全国350多座城市的读者的喜爱,在此得到阅读的享受,欣赏到文学的美好。如今的“读书村”芳草葳蕤,香远四溢,已经成为汉中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份文学地图。先生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在“读书村”里,我不仅重拾了写作,而且在笨拙的进步。刚开始投稿,我的作品生涩,不是文字有疙瘩,就是表达不准确,经过小村先生的修改,只要见到自己的作品刊发在“读书村”平台上,我多少又有了点信心。又见小村先生不论是连续几天的会议,或者是出外采风活动,在如此忙碌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想,定时推出着文学公众号时,我就受到这种执著精神的感召,鼓励自己,以先生的勤勉为榜样,拿起笔不要放下。写着写着,从前有些生疏了的文字,也渐渐地能得心应手了,有的作品发在了“读书村”头条位置上,也成为了专栏作家,加入了省作协,成为光荣的“文学陕军”的一员。回想成长,一路走来,内心是多么感激。可在对待文学,对待作品上,我依然不敢马虎,心存敬畏,因为,小村先生对文学谨严的态度影响着我。在写燕子老师《表情》作品集阅读感受的一文时,我在文章开头的情景描写中,凭记忆写了一句话。稿子投给小村先生后,他直接回复我说,场景是失真的,并指出了具体时间。他还特别指出,写人的非虚构文章,一定不能失真,否则,会损伤文章的真实性。这让我羞愧也令我感佩!先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敬业的职业素养,无疑是对我的当头棒喝。提醒我,面对写作,字字需要留心。此后遇到写这类作品,我就想起小村先生的忠告,谨慎面对题材和文字,敬畏文学的因子扎进心里。有一种说法,就是小村先生的才华和文学积累,都用在了短文作品和公益文学上,似乎有点浪费了,他应该去写黄钟大吕的长篇小说,也弄它个扛鼎之作……这当然是一种想法和说法。丁小村,中国作协会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其它作品300万字,出版有诗集《简单的诗》,短篇小说集《玻璃店》,长篇非虚构作品《秦岭南坡考察手记》。1997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在飞天、清明、青年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有中短篇小说200万字以上,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并被选入全国最佳小说年度选本,由短篇小说《少年与刀》改编的微电影,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情片奖”。

这是对小村先生公开的文字介绍。仅凭以上文字,毫无疑问,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中、短篇小说等,各种体貌的创作他都有作品发表,且大都是老牌文学平台上,专业性也强。依先生的功力,他写长篇的实力毋庸置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样,一个能写而不去写的作家,一个能为而不去为的作家,答案,也许只在小村先生和时间那里。其实,小村先生写了长篇也正常,不写也正常。在变换的时空中,也不必去预设。长篇短篇的写作,也并不是衡量一个真正作家的唯一标准。中外文学史上不写长篇小说的大作家也很多,鲁迅,契诃夫等,都没有写过长篇留世,可他们照样青史留名。平常心写作,踏实认真写作,才是不负岁月的文学正道。世界因人而异,有的人是天生为某种事物而生,这是命运的选择,也是宿命。从年少时的痴迷,到中年的担负,小村先生始终勤奋地行走在文学的道路上,丰盛着精神家园。他不仅用作品耕植起了自己的文学之林,也用大爱铺就出一片文学的芳草地,以一己之力弘扬着文学,秦岭南麓,德泽文林。

上一篇: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七月, 北京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