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梁师傅

更新时间:2024-05-13 07:04:29作者:读书村

梁师傅

作者|马明月

梁师傅给我打电话,说“漠风文学社”又出了几本书,给你送来一阅。晚上梁师傅来到家里,带来几本散发着墨香的散文集子,都是“漠风文学社”、石油地调处干部职工的作品。我和梁师傅相识已久,可以说是老朋友了。在我们几个朋友中间,他长我们几岁,大家都称他为梁师傅。认识梁师傅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民间读书会上。读书会成员多是新市区附近一些厂矿企业的工人,因为有几个工人朋友邀请,我也混迹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令人唏嘘的是,那时正值社会面临变革、企业转型改制的时候,山雨欲来兵荒马乱的日子,怎么居然有这么一批人能够静下心来着迷于读书写作,定期聚会,交流读书写作心得。读书会还请来了周涛、赵光鸣、孟驰北等新疆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来讲座交流,好像也没有给人家讲课费、出场费之类。大作家放下身段到一个以工人为主的民间读书组织,不图名利,没有报酬,也只有那个年代才会有的事吧?这事放在现在是不好理解,有空不急着去搜腾地赚点钱,快活地玩乐一把,搞什么读书会,写作班,云中雾里,风花雪月的,不知是头吃大了,还是药吃错了?有朋友以“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来回应,我觉得是合适的。正如原新疆作协主席赵光鸣先生对这个读书会所评价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甘守清贫,看重的是精神的构建、灵魂的塑造,向往的是内心的充实和丰富......其志向的执着着实令我感动。”那个读书会及其活动,至今仍然是那个年代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梁师傅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老梁长得高高大大,脸上总是挂着谦恭腼腆的笑容,说话节奏快,带着浓浓的鲁西南口音,有时让人感觉含浑不清。我们共同的朋友盛涌曾经有一段描写梁师傅的文字,我觉得很传神:“他是一个随和、谦逊的人。在别人高谈阔论、声嘶力竭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静静地听着。”

梁师傅在石油地调处工作,身边本来就有一些喜爱读书写作的人,单位领导也是有文化的风雅之人。老梁遇上了懂他的领导,同好的工友,在那种氛围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直坚持坚守,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热心组织张罗,是当时那个读书会的发起人之一。最早我在他的博客里看过他写的一些记怀故乡的篇什,文字功底好,感情真挚,人物描摹生动,完全具备一个作家的潜质。后来才知道,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人家就已经加入新疆作协了,没有两把刷子大衙门能随便进?老梁热爱读书写作,是工人中的文化人,又是文化人中的工人。他有老高中生的底子,文字表达、生活见识要比现在的大学生扎实透彻。他在家乡上学时就喜爱文学,还组团互勉,常年坚持记文学日记。工作后一直没有放弃文学初心,工余读书写作不辍,迄今已经自费出版了5本散文、小说集。梁师傅是山东菏泽鄄城县人。“鄄”特别容易被读错,你读到这可能也不知道它到底读什么。(我显摆一下吧,读“juan”去声)这个地方靠近黄河,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建安才子陈王曹植曾在鄄城生活两年。老梁出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方,受到的濡染和影响是很自然的。梁师傅已经出的五本书里,《故乡人物志》一册我觉得是他最好作品,写得最为生动,倾注了老梁的感情,展现了他的心迹,文字精练饱满,展示了不俗的写作水平。亲人故旧的手足深情,老师同学战友的挚诚情谊,形形色色的乡邻,特定年代乡村风俗,多彩的人物,传奇的故事,都在他笔下一一呈现,简直就是一部当代乡村风物史。最让人拍案惊奇的是一篇“别样汉奸毛奇孟”的传奇故事。抗战时期此人是为日本人干事的汉奸,却又和共产党、国民党抗日武装来往密切。毛父去世,日伪、八路、国军三方的人都来送葬,彼此心知肚明,却都拱手揖让,同桌共饮,岂非奇事?这成了当地人久经不衰的话题。最后这个当地有名的汉奸竟得以善终。这个故事如写到影视剧里一定会被认为是神剧。读到老梁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想起了斯文赫定在晚年回忆自己一生时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有时会忘掉一些往事,可是当随着年复一年时光的流逝,又重新回想起当年这些事的时候,仍能感到生活的魅力,这该有多好!”老梁高中毕业从农村老家出来,在天山深处当了铁道兵,1978年转业到新疆石油地质勘探部门,在多个部门和岗位工作。他当兵的影子,可从他挺拔板正的身形里看出。离乡多年,不忘乡亲,帮扶亲友,友善乡邻,是梁师傅最可称道的一项善举。家乡的乡亲知道有一个远方亲戚在新疆很有本事,纷纷找上门来。老梁所在的单位石油勘探部门每年都招大量临时工、合同工,他家里成了“蘑菇屯”联络站。乡亲们来了,老梁帮助他们找工作,安排吃住,每年都有几十号人,一波又一波,十几年没有中断过。他们中有的是本家远亲,有的根本不认识,而老梁则尽已所能,低头求人,乞朋告友,尽数妥善安排,让他们能挣上钱,吃上饭。这些人中,有的在石油勘探部门工作了十几年,有的还成为业务骨干,彻底改变了命运。乡亲们无一不感念老梁的懿行善举。“谋人事如已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侠心交友,素心做人是老梁的本色。每次文友聚会,老梁都主动抢着买单,他说我是石油上的,工资比你们高,时间久了大家都理所当然了。其实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这是一个人品性和为人的体现。他乐意和文化人交结,与乌鲁木齐一些有名的作家、编辑、记者等文化人都有来往。无论比他年长、年小,他都恭恭敬敬称人家“老师、先生”。老梁通过我认识了我的忘年之交、中学老师于钟珩先生,遂投契于君,为师为友,经常探望,讨教,叙聊,几十年不辍。虽然老梁喜欢和文人交往,但他身上却没有沾染一些文人的酸腐气,他谦虚但不自卑,自尊却不自大,不装不作,朴实谦逊一直是他的底色。

梁师傅

梁师傅退休后,过得很充实。他和老伴搬到儿子这里住,帮助儿子带孙女,上学放学接送,其余时间就是经营自己的事情。还在工作时,他就和单位同好一起创办了“漠风文学社”,把行业内的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读书写作。帮助文友审稿编辑,协调各方,为文友出书。退休后投入了更多精力,虽也辛苦忙碌,可也乐在其中。过上一段时间,老梁就会给我送几本他编缉的书,基本都是他们原单位干部职工的作品。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有的因三观不合也不往来了。老梁看上去谦和,其实骨子里挺倔强。他有着红色情结,虽然成长在困难和动乱时期,但对往昔岁月充满怀恋,特殊年代的教育和部队革命大学校的塑造,给他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即便是很好的文友,因观念不同,话不投机也会碰出火星,勃然作怒,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如相互不克制,便行同陌路。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与成长经历密不可分,谁也别想改变谁。正如老梁自己在一本书里所说的:“生末也好,旦丑也好,无论技艺高低,还是声腔异调,都在循着内在规律演绎着独特的人生。”老梁和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上多有差异,我们应该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成长经历不同,人生际遇有别,对社会、历史、现实的认识看法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分歧,但这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情份,我们从不为此争论,各好所好,不苛于人。也没有为了维系关系而改变自己。君子和而不同,屁股分而不裂,也许是求同存异,找到共同点,让我们的友情一直延续至今。梁师傅自己是高中毕业,但他把儿子培养成了博士。我看着长大的这个胖乎乎的聪明孩子,后来和他媳妇一起居然和我成了同事。在他孩子的婚礼上,我以老梁好友和孩子同事的双重身份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浮夸而又诚恳的祝词,把老梁夫妇感动得又撇嘴又含泪。儿子有出息也许是他这辈子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眼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个部门的领导了,前程光明耀眼。老梁曾言自己“崇官、慕官又怯官”,而现在成为一个官人的老子,可以对官人发号施令了,真是春风拂面,扬眉吐气:“这小子比我强!”有时候在小区院子里可以看见老梁的身影,笔直挺拔,鹤发童颜,步履轻捷,根本看不出已经是七旬之人。和老伴活络爱说相比,老梁显得寡言少语。有一天在院子里看到老梁带着一个头挺高的姑娘急匆匆走着,打了个招呼,他说送孩子上学。原来那是他的大孙女,让我吃惊的是孩子都这么大了,恍惚感觉他儿子的婚礼昨天才办完,一眨眼孩子却都这么大了。老梁嘴一咧:“咦!另一个小孙女也该上小学了”,吃了蜜蜂屎一般地抱怨道,“忙死我了!”此时的梁师傅眼睛里写满了故事,但脸上不见风霜。

上一篇: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梦魇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