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班城素描

更新时间:2024-05-09 10:04:41作者:读书村

班城素描

班城素描

作者|周志峰

两山。一水。一座城。山城镇巴地处秦南,毗邻巴蜀,大巴山、米仓山主脊呈折线穿越县域,为嘉陵、汉江分水岭,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森林覆盖率达70.5%,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50天,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陕南唯一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东汉永元七年(95年),因班超平定西域有功,封定远侯,置定远城,(镇巴)县地为其封邑,亦号班城、平西城。镇巴境内高山纵列错落,山势崚峥陡峭,地表石骨嶙峋,峰林突兀,地下千疮百孔,廊洞纵横。溶洞暗河深藏不露,竹海天坑原始隐秘,河沟密集深切,谷坝星罗棋布。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汉中天坑群,镇巴就有19个。其中,圈子崖天坑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世界第五大天坑。镇巴还盛产茶叶、木耳、核桃等农副产品,煤、锰、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油气勘探前景看好,是全国四大页岩气基地之一。镇巴有独特的“三乡”文化美誉。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镇巴西南赤南乡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陕南县苏维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之乡”。镇巴境内青水苗民自清雍正年间从贵州遵义迁徙而来,至今还有上千人,还保留着苗族蜡染、刺绣、银饰、饮食等苗族传统文化特色。因为镇巴有西北最大的苗民聚居地青水苗寨,被誉为“苗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唐书》等史料证实,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唐玄宗下旨修通了荔枝道。班城曾是荔枝道重镇,如今的210国道基本沿这个方向通往四川。古道延千年,明清始最盛。镇巴的盐场坝、渔渡坝均为古荔枝道上最繁华的市街。独特的地理区位使镇巴融荆楚文化,汇巴蜀遗风,披沙沥金,造就了鲜明的文化特色。镇巴民歌和镇巴渔鼓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民歌之乡”。镇巴非遗节目多次在全国赛事中大放异彩,故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牧马河最大支流泾洋河,源出镇巴东北金竹山,南流,转西南,再绕西北,贯穿镇巴县城,复北流,于西乡城南入牧马河。泾洋河曲流百里,仿佛就是为了来润泽镇巴县城。她打县城中心通过,把城东的庵垭梁和城西的黑虎梁分隔开来。一水穿城过,街道分两边。近三万镇巴儿女就在这山水之间繁衍生息,被母亲河甘甜的乳汁喂养长大。如今,人们在县城的泾洋河段修起三座翻板闸,想把泾洋河挽留下来,留住山城丽影,留住黑虎雄浑、庵垭秀美,留住湛蓝的天絮白的云,留住林立的楼满山的翠色。泾洋河上,碧水三叠,瀑流奔涌,平湖铺素绢,镜面泛银光。九桥飞架,天堑通途,纽带联东西,长虹卧清波。滨河堤路,整洁宽敞,杨柳依依。常青树葱葱,妖娆花艳艳,游人走走停停,阅山阅水,乐享清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横跨东西的彩虹桥LED灯流光溢彩,恰似彩虹变幻,美妙绝伦。城中的水,若浮光跃金,若静影沉璧。水中的城,或灯火璀璨,或隐隐绰绰。庵垭梁、黑虎梁伸出黑魆魆的臂弯,把班城揽入怀中,静待其酣然入眠。

登上999步苗乡大道的石阶,就如登上通天的云梯。你可站在黑虎的脊背扯一片白云揩揩汗,也可以登上9层黑虎楼笑摘星辰。999步通天石阶,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需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需要镇巴人的坚韧不拔刚毅顽强,才能顺利登顶。在黑虎梁漫步,在密林中穿行,满目青峰秀峦,充耳鸟鸣如琴。迎着习习凉风,聆听松涛阵阵,眺望远山如黛,俯瞰班城安详,洋水如带,街衢纵横,高楼鳞次栉比,民居密密匝匝,亭台依山而建,曲径通达山巅。及至登上黑虎楼瞭望,一城翠色随水去,四围群山奔涌来。“云中草原”草坝盘龙山襟天席地,郁郁葱葱直上重霄。秀美庵垭梁绿茵如织,曲径幽深,石阶层叠,川陕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半山腰,庄严肃穆,巍峨神圣。它和黑虎楼一起树立起镇巴新的地标。南眺大巴山,万山耸翠,连绵盘亘,气象恢弘。我们为民歌而来,此行专程带着歌手张婷婷、杜华拜望“陕南民歌王”刘光朗先生。洋县籍旅居青岛作家杨志鹏长篇巨著《汉江绝唱》有一段山歌对唱,需要刘光朗先生谱曲教唱。我们一行14人才有了这次镇巴采风。镇巴诗人王兵早早就等在泾洋河桥头把我们带到镇巴文化馆小憩,他是洋县作协主席李雪如三十年前的诗友。镇巴是个边城,是个山区小县,然而镇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成绩斐然,当之无愧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县、强县。一进文化馆,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门洞的镇巴民歌碑廊,镌刻着贾平凹的《寄语镇巴民歌》,赵季平的《镇巴民歌总汇序》,以及《十送红军》《巴山顶上修堰塘》等具有代表性的镇巴民歌曲谱。墙体还镶嵌着红军在镇巴留下的“不让敌人侵占赤区一寸土地!”等红色标语。在镇巴文化馆文学辅刊《山之魂》编辑部会议室,镇巴作协主席刘德寿交流了建设文化强县的一些先进经验,并赠送了他的散文集《风从巴山来》以及期刊《山之魂》。洋县作协也回赠了《洋县文学作品选》《汉江绝唱》等书籍。王兵老师带我们去刘光朗先生家,刚出门就看见刘先生的女儿在大门外等候多时。大伙儿说说笑笑来到了光朗先生24层的居室。85岁高龄的光朗先生大病初愈,刚刚出院不到一周,专门请了护工照顾饮食起居,他给《汉江绝唱》山歌谱的曲,就是在住院期间完成的。光朗先生一生用歌声讴歌大巴山,不光谱写许多镇巴民歌,还自带手风琴到处演唱镇巴民歌,歌声高亢淳朴,巴蜀山野气息浓郁,一直唱到了北京城,唱到了中南海,美醉四方,与陕北民歌演唱家王向荣齐名,被誉为“陕南民歌王”。刘光朗先生见了我们喜出望外,吩咐女儿把家里能当坐蹲的东西都搬出来,招呼大家都坐下,吃李子。雪如把伴手的礼物交给光朗先生的女儿,一小袋黄金梨,一小袋豇豆、苦瓜等新鲜菜蔬,都是自家果园、菜园昨晚才采摘的新鲜果蔬。光朗先生很是感激,感谢这么多的洋县文友来看他。寒暄一阵,进入正题。先生拿出一张记录着曲谱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曲谱,许多地方写了又改,改了又改,改动痕迹非常明显。先生拿着曲谱哼了一遍,让两位歌手感受,然后又分男女逐词逐句分别教唱了一遍。歌手们学得很专心,先生教的更认真,不时叫停,示范,重唱,直到满意为止。我们担心先生太累,准备打住,告辞。先生硬是不从,非得给歌手们再教唱一遍,再让他们合起来唱给大家听。小屋子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临别,雪如再提给光朗先生酬谢,先生坚辞,并言有生之年能做这样有意义的事,实乃幸甚,再提酬谢就见外了。大伙儿被先生的美德感动着,纷纷要与其合影留念。先生一一答应,雪如怕他累着,让先生坐着与大家合影,先生坚辞,硬是站着和每个人合了影。刚下了24楼,刘德寿老师的电话打来了。他告诉雪如,不要拒绝,中午他一定要尽地主之谊,请洋县的客人吃镇巴土菜。雪如再三推辞,告诉他:之所以来镇巴之前,没有和镇巴作协联系,就是为了不惊动更多的人,上午的座谈会老师陪了大家,已感激不尽,怎能再让老师破费,受到叨扰?刘老师回电:就这么定了!随后,发来土菜馆的位置定位。雪如反倒不自在起来:本不想惊扰刘老师,便压根儿没电话联系,座谈会时刘老师的出现让人意外,现在的安排更让人觉得失礼在先,心内难安。但盛情难却,只好从命。走进周家营街的土菜馆,我们一齐傻了眼,一张容纳20人就餐的大圆桌前,齐刷刷坐着镇巴县文联主席周孝德,汉中市作协副主席镇巴作协主席刘德寿,及熊旺群、黄兴刚、刘礼德、胡明富等镇巴文化界大咖,再加上一直现场陪同我们的王兵老师,真可谓文人雅聚,名流荟萃。我们真正感到被宠若惊,惴惴不安。老师们轮番敬酒敬菜,宾主互敬。觥筹交错,推盏换杯。楚香蜀味,蒸煮焖炒。瓤肘子,粉蒸肉,树花菜炖腊猪蹄;都面馍馍炒腊肉,野生天麻炖土鸡。镇巴土菜极品,一样不剩,全盘照端。酒足饭饱,刘老师一行带我们前往老街观光,在苗乡刺绣馆欣赏茶艺表演,在市井长巷感受文脉传承与文化赓续,直到下午上班时间,七位主人才与我们依依惜别。

镇巴民风淳朴。镇巴人对客人的真诚和热情仿佛与生俱来,这次我有了更深的感受。不必说光朗先生的待客之道,也不必说刘德寿老师的盛情款待,单单那些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就会让人感慨万千。在老街古色古香的刺绣馆前合影,正愁没有拍摄人选,素昧平生的老板娘自告奋勇为我们拍照。热情招呼大家进店乘凉,喝水歇脚,还唤来美女服务员为我们免费表演茶艺。趁座谈会后小憩间隙,我和苏洁钻进镇巴博物馆,一位美女做了我们俩的讲解员。她从一楼的“汉定远侯班仲升食邑碑”、“蜀汉桓侯栓马碑”、蒿坪寺古钟讲起,一直讲到四楼的川陕根据地镇巴苏区革命史,滔滔如流水,乐此不疲。结束时,听了我们的感谢和夸赞,她才腼腆地告诉我们,她是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在黑虎梁购买村夫李子,一位七旬老人正坐着电动轮椅经过,见了我们停下小憩观望。我顺手捏了颗李子给老人品尝,村夫见之,捧一大把放入老者怀中,笑着招呼其解渴。镇巴特产挺多,我独独钟情于一种叫树花菜的山野菜。据说它采自巴山野生常绿灌木“省沽油”的嫩叶、嫩梢及花蕊,非常普通,每年五至十月,凡有林木的地方都可以采到。用山泉水洗过,鲜食则花蕾似珍珠,醇香嫩爽。晒干炖菜则清鲜可口,滋补养身。树花菜炖肉,炖鸡、炖鱼、炖猪肘,汤鲜味美,油而不腻,散发着独特的植物清香味。树花菜与镇巴熏腊肉相遇,实乃天作之合。树花菜炖腊猪蹄就是最有名的一道镇巴乡野土菜。腊猪蹄炖熟,汤至浓稠,掺入树花菜,满锅滚绿意,蹄烂肉飘香,山野味道翻腾,人间至味尽在此一锅中。班城镇巴,山,水,城 ,人,树花菜......帽子烂了边边子——顶好!莫事来耍哟!(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上一篇:抱歉没有了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