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生命·梦想·现实

更新时间:2024-05-09 09:04:28作者:读书村

生命·梦想·现实

生命·梦想·现实

作者|王永林

曾经有一个最原始最单纯的梦想,这人啊一辈子最好只去医院两次。生去一次,死去一次。后来也常常和熟人朋友打趣回味这梦想。有朋友听了,很不甘心地道,我出生的时候找的接生大夫来家里生的,这哪天离开的时候也不一定在医院啊。似乎他这一辈子连我这最原始最单纯的梦想也成了奢望。

这梦想源自于我的父亲。在那个最困难的时期,得病是常态,看病则窘态。因为条件的限制,一句“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两包”,都成了生活中的俗语了。不敢生病更看不起病,且不说卫生院护士冷漠的面孔,煞有介事的瞧舌拿脉大夫。那些年代,吃的喝的都是最土味较为干净的东西,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添加剂之类的玩意儿。就喝酒而言,条件好的喝点瓶子酒,差的只有去小卖部灌点连本四(一斤高度酒兑三斤水)的撇撇散酒了。

父亲肠胃不好。在家的时候,胃病发作了,自己忍着疼痛蹙着眉头去里屋床上躺一会儿。不在家病犯了,我们都不晓得他是怎么熬过去的。据母亲讲,父亲上班期间,经常为了节省吃的,早上带的两和子(多一半包谷面少一半白面)馍馍,下午回家还要揣回来一个。很多时候活儿多了忙了,一整天顾不上吃一点东西也是常有的事。母亲知道后,私下里抹眼泪。父亲问,你咋知道我没吃东西?母亲嗔怪道,你上衣包包里那几块钱都没有动一分,你吃啥了?父亲便不做声了。

老家镇子中街老电影院大门边上,有位非常出名的陈姓老中医。每次父亲胃病犯了,母亲就会撂下手里的活儿,赶紧去请老中医到家来诊断开药。时间长了,如果知道还是老毛病,就慢条斯理地只开药了。

我记得母亲也使唤我去请过一次,印象很深。老中医俯下头听我说了情况,简单收拾一下他那古旧的木制红漆药箱,出门沿着石步街巷,不紧不慢地去我家。一路上,老爷子嘟囔道,你爸爸这个人呀,有病了,非得请!

父亲是在他生日那天走的,沉积已久的疾患终酿成大病。在医院虽然成功实施了抢救,终因年迈体衰没能扛过死神的胁迫。父亲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接受不了。一直到现在,每当我们忆起父母时,心中常常为自己没能在父母晚年时候多点时间好好陪陪他们而内疚不已。因为老人家的离去,我又想起来那个深埋心底的梦想,虽然知道那是很荒谬的想法。

工作以后,每次回老家,母亲见了我们永远的第一句话是:“吃饭了吧?”。“吃饭了吧?”这是那个苦难年代几乎所有中国家庭因生存被现实残酷挤压下迸发出的最直接的声音,被岁月久集了的自然而然的灵魂禅语。

我理解,也许在所有那个年代的父母深刻意识里,吃饭就是人的头等大事,吃饱饭俨然是健康的保证,吃饱饭又是真真切切好幸福的事情。

梦想毕竟是梦想,有时充满了灵异和残酷。有一次去姐姐家闲坐,看到姐姐感冒了,就随意自信说自己还行,年初到现在一次感冒都没有。姐姐听了立马不让我说了,你小心哟,说到说到就会遭上的。果不其然,不几天就应验了!去年临近元旦,身边的亲人,单位的同事,熟人朋友基本上都“喜羊羊”了。我惊叹于自己身处窗口行业,与形形色色的人交道,竟秋毫未犯,惊叹于自己抗阳的力量如此巨大!甚至还沾沾自喜、欣欣然码字记录下来,极尽炫耀之能事。窃喜自己可能挺进抗阳大赛总决赛。高兴没几天,临近元旦的最后两天,痛苦不堪的被关进了“阳圈”。命运这个东西,躲在暗处,似乎有玄机在里面,警示你话不能说满了,否则会生出一些你臆想之内的事。

信不信由你。

半生已过,霜丝贴鬓。从唇红齿白彤颜亮眼的精神少年到假牙密布肚大腰肥的中老年。数十年来,眼瞅着身边的至亲、熟悉的师友、要好的玩伴、共事的工友、市井的街邻,有很多以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分先后的踏向了往生之路。过电影一般的思忆之后,感慨大多是病患起因。孩童时亲眼见证了一位长辈闻听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老泪纵横的神情。哀痛自己最好的发小不到而立之年被病魔卷走,他幼小的女儿头披孝帕趴在坟头天真茫然地问边上的亲人,爸爸啥时候出来带我去河坝玩啊?

生命是一种质量和意识高度融合的自然状态,健康如同这状态中的血脉,高尚而又干净的流趟着。在人的生命中,健康总是一个飘忽不定的东西。磕碰伤痛、疾患无助之时,健康被捧月般捡起;浑沌自虐、挥霍无度之时,健康常被远远丢弃。

“能吃能睡,吹哨子站队”。比喻一些人浑浑噩噩,没心没肺的散懒状态。“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不抽烟不喝酒,死了不如一条狗”,这混账逻辑不知助长了多少人玩味生活、藐视健康的陋习。

一位要好的朋友给我讲述了他两次上手术台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习惯性的抠肚脐,导致脐溶感染,每天肚脐眼那个地方流溃疡水水,怎么也止不住。夏天还稍微好点,裤子可以穿的宽松些。冬天就不行了,要襟皮带,一勒挤肚脐就感染流脓水,虽然不疼不痒,但总归是不舒服还很揪心。本地的小诊所,大小医院去遍了,药膏买了很多种,棉签用了几十包,都不管用。后来听从市级医院普外专家诊疗意见,进行手术治疗。朋友告诉我,在手术台上,因为是半麻醉,他的意识很清晰的,锋利的手术刀拉开肚脐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老鼠用牙撕咬纸张的声音,无助而又恐怖。在医院治疗期间,朋友赌咒发誓说,他这一辈子再也不会随意抠这抠那了。可是彻底治愈后,我们发现,这家伙还是习惯性的掏鼻子刨耳朵,老毛病不改。真应了那句“好了伤疤忘了疼”!

几年后的第二次手术是胆囊摘除。朋友曾长期在办公室上班,应酬多,饮食习惯很随意。烟不离火,酒不离杯,茶不离口。大鱼大肉不忌,甜咸只要可口,一个饮食很没有规律的家伙。突然有一天肚子疼起来,疼的撕心裂肺、几不能忍。检查结果是胆囊炎还有不少结石,常常半夜发作,一个人佝偻个腰跑到医院央求大夫打一针杜冷丁,才缓解一下。痛下决心摘掉胆囊,约好时间约好大夫再一次走向手术台。手术前,朋友还不忘对着大夫说,大夫,你看看里面还有那些坏了不能用了,一便切了扔了算了。术后躺在病床上咬牙切齿地说,以后再也不胡吃海喝了,一定要有规律的活着。可是临出院,他又和同室的病友愉快的交流起出院后能不能喝酒以及喝多少的问题。

一生是不可能只去医院二次的。在科技的世界里,我们面临的吃的、喝的、住的甚至呼吸的空气都被渗透了有机的成分。我们境遇的空间也是五花八门,快节奏的生活更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许许多多关于生存的残酷现实。健康成了奢侈品,珍惜挂在了嘴上。温馨的“吃了吗?”换成了牵挂式的“你好吗?”。老一辈人缺吃少药节衣缩食的时代远去了,现在的我们处在挑剔吃穿的时代却不懂得爱护自己。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人人从小就懂得把健康意识提在心上,并身体力行,那我们现在的许多大医院还会像纷乱的农贸市场一样吗?

生命是有长度的。在我们周围乃至更宽泛的圈子里,很多人活到四五十岁才坦诚自己已过了半生。按最简单的算术,那他也太自信了吧!因为毕竟能撑到100岁的如同天上的星宿一般。所以啊!人这一辈子,一定一定要多珍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因为稍不留神,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能是你的半生节点!什么事都看开一点,什么事都需要掂量清楚一点,因为陪伴你到生命终点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你好吗?”你在心里告诉你自己!

上一篇: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生命的姿势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