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今冬又穿军大衣

更新时间:2024-05-31 21:05:17作者:读书村

今冬又穿军大衣

作者| 雍建军

曾经温暖了几代人,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军大衣,三十多年后,在今年冬天又着实火了一把,绿色战袍,一种怀旧复古潮流,一夜间风靡大学校园、街头巷尾,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冬又穿军大衣

前不久一场大雪过后,天气出现了断崖式降温,东北一所大学几名学生,穿着军大衣走进教室,本以为会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却怎么也不曾料到,却招来了所有人的注目礼,大学生身着军大衣的短视频成了热搜,短短几天就有几百万人点赞。紧接着,一所大学冬季运动会上出现了大学生穿军大衣威武霸气的绿色方阵,一时间,“绿色旋风”席卷各地大学校园,跟风、抢购、穿着军大衣,一种时尚和潮流正在轮回。

“绿色战袍身上披,潮流还是军大衣,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是最近网络流行最火、最快的热搜评论语!

我为军大衣庆幸叫好,也为军大衣欣慰自豪,我以一名老兵的身份向这群00后大学生敬礼!因为我也有一件陪我三十多年珍贵的军大衣,它曾是我骄傲的军衣,留着我青春的记忆和年代、岁月的印记、痕迹。

(一)

军大衣,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军衣,他是军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御寒军装。

军大衣在我国、我军流行、装备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英国,是军官日常行军、作战冬季的服装之一。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名篇《变色龙》以军大衣为道具,从穿、脱、裹等细节,前后四次写到军大衣,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从侧面映射出了军大衣是沙皇专治统治的特权和象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作为协约国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看到英国军官,穿着军大衣既美观又保暖,很契合军人威武的形象,便把军大衣引进了过来,并根据国人身材做了一些更改,配发到部队的各级军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军队便将军大衣从只配发高级军官变为全体官兵统一穿着的一种冬服。它经历了50式、65式、87式、07式等的改良演变,更适合军人日常穿着。

87式军大衣,是用厚实密集的涤卡布做面料,填充优质棉花,带棕色柔软毛领,六七斤重量,将原来双排棕色聚酯纽扣,换成了双排金色金属质地的纽扣,看起来更加威武大气,它耐脏、抗寒能力特好,很受官兵青睐喜好。当时根据军兵种的军装颜色要求,陆军军大衣是草绿色,又称国防绿。海军、空军的军大衣为天蓝色,武警部队是橄榄绿等,但样式、质地是一样的。因当时生产能力有限,军大衣只供给部队,地方上一般人很难穿到,除非是领导、干部子弟和家有当兵的军属偶有穿着,会引来好多人羡慕。

改革开放后,军大衣才逐渐普及到了普通人民群众中,像样的家庭家里都有一件军大衣,军大衣凭着自己经济实惠、价格亲民、抗冷御寒的“硬实力”几乎成了全国的“国服”。如果有一件全国男女老少都能穿的衣服,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是军大衣!

现在军大衣,根据诸兵种日常、战时、训练等特点要求,已发展到20多种,将原来的长款改为中款、短款,颜色也多样化,有国防绿,有迷彩的松枚绿等,样式更加美观,更加轻便实用。但87式军大衣更经典、流行更广泛。尽管这种双排金属纽扣长款有点笨重的大衣,如今已被07式军大衣取代,退出现役近20年了,却仍深受人们推崇。

过去人们在穿,现在仍在穿。老百姓在穿,名人、明星在穿,领导们在处理突发事件、去基层巡视检查也在穿。刘德华、马云等曾穿着87式军大衣走上大舞台或公众场面,农民歌手朱之文穿着军大衣走上了星光大道,一夜成名,号称“大衣哥”…

今冬复出、走红的军大衣,还是87式草绿色、原来陆军老大哥穿的军大衣。陪我走过三十多年那件军大衣,也是87式双排金色纽扣的长大衣。

(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高中毕业的我穿上了军装,圆了我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从军梦,成了一名野战军战士,成了那群“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员。其实当时当兵参军,除了有报效国家的志向外,也有那身威武霸气的军装的诱惑,我从小就想穿军装,穿上帅气洒脱的军大衣。

走时正值寒冷的冬天,在武装部分发新兵服装,发的是一套单衣外套和一套棉衣棉裤,没有发我期待的军大衣,有点失落,我就大着胆子问接兵军官咋不发军大衣?穿着军大衣的军官拍着我的肩头,笑着说,你这小鬼急啥子,大衣到了部队就会发,现在发不好携带。我便迅速换好军装,当时由于人小个子矮,穿上军装看起来有点肥大臃肿,但自我感觉良好,还是比较英俊潇洒。

那年我刚17岁,是和小哥一起当兵的,我俩戴着大红花和父母亲属、武装部领导在大院合影拍照。一次送走两个儿子的父母,眼里饱含着泪花,我记得当时年逾花甲的母亲拉着我俩的手,流着泪说,娃呀当兵要好好干,一定要小心啊。我和哥哥只是随口回答,记住了。因为当时正值中越边界战事,父母担心我们会去前线打仗。欢送新兵的车辆在欢送的锣鼓、鞭炮声、和亲人们的送别中缓缓前行,从车窗上我看到沧桑的父母,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急忙低下头把泪抹掉,因为我听说军人流血不流泪,我已是军人了,我要当坚强勇敢的战士,不能让父母让别人看到我在掉泪,但心里当时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当兵,为父母争光争气!

坐绿皮火车,再坐蒙着帆布的军用卡车,两天两夜我们到了祁连山下塞北的一座军营,当时下车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天地浑浊,风大寒冷,周围群山灰蒙蒙的,没有家乡秦岭南坡的绿色和湿润。军车过后那飞扬的尘土久久不散,就像电影小说里那飞扬的战火样,有点悲壮感。

当晚新兵列队分连编班、分发军大衣等被服衣物。我被分配在了一营一连一班,小哥不知去了哪里,半个月后才碰见哥哥,他在四连和我在一个大院。按着个头大小,我领到了一件军大衣和一双带羊毛的“大头鞋”、一顶“火车头”带绒棉帽。拿到大衣后,感觉好沉,足有15斤份量,翻开看,里面是有一寸长的羊毛,那双带毛的大头鞋也足有三四斤。老兵班长看我们有点诧异,便对大家说,我们的驻地是高寒地区,冬天大衣发的是皮袄,鞋是羊毛牛皮鞋,其它寒带、温带部队发的是棉大衣、普通棉鞋。原来如此,心里有点优越感呢。

穿着军大衣、大头鞋,戴上“火车头”试了下,感觉特笨重,但异常暖和,几分钟就冒热汗,我走到军容镜前照了照自己的模样,有点好笑,当时脑海里闪现出的是日本关东军冬天的样子,但不敢说,只在心中偷着乐,呵呵。

当晚,我们在宿舍列成一排,班长给我们做叠被子、叠大衣、打背包的示范要领,那些松软、臃肿的被子、大衣在班长的手里几下子就成了有十二个棱角的豆腐块,像变魔术一样把被子和大衣变成了极致的工艺品!大伙嘴里啧啧称赞不已。

接下来单个练习,班长讲解、训斥,折腾了大半夜,各自都要整出线条一致,美观整齐的“豆腐块”才许休息。当时班长把我分在靠火炉的一张下铺,我当时心里想睡上铺干净,其实通过叠被子大衣才知道,上铺受空间地方限制,不好叠被子整内务,上铺的新兵战友常常因内务不达标而受罚挨批评。我才知道班长原来对我偏心关爱,有点感激班长呢。

当兵的人,是从叠被子、叠大衣、整内务开始的,接下来就进入“一二一”了…

(三)入伍第一晚,班长教我们把军大衣横盖在军用被子上面,暖暖地、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就如老家热炕头般暖和。那时我才知道军大衣不仅仅是服装,也是冬天睡觉每个当兵的辅助被子。

第二天黎明,嘹亮的军号把我惊醒,我慌忙地穿好军装,穿上军大衣、大头鞋,戴上“火车头”,扎上武装带,准备集合出操,老班长笑着说,赶紧把大衣等脱了,早操、训练统一穿单衣外套,穿解放鞋,戴作训帽,从那时我也才知道,大衣,大头鞋等一般是露营、夜间巡逻站岗等才穿着,平时一律穿冬常服或作训服,一般到五一前后换夏装时,统一会把军大衣等收缴,集中放在被服库保管。

演兵场苦练正步,沙漠里苦练杀敌本领,挎着冲锋枪,穿着军大衣执勤站岗,爬冰卧雪,大漠孤烟,军歌嘹亮,大头鞋把冰雪踩的吱吱作响,我已成了一名古铜色钢铁战士,我已站成了塞北的一棵白杨。我把在哨所、站在大炮战车上拍的照片寄给家乡的父母,父母来信说,孩儿长大了,娃娃好威武,你是好样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新兵三个月结束后,我和哥哥分别分到了秦岭北坡脚跟的一个集团军直属连队,军营驻地和家乡就隔着一座秦岭山,但那时坐绿皮火车也需要十多个小时呢。从塞北军营下连队时,把羊毛军大衣、大头鞋一并上交了,老班长说,你们去的军部所在地不太冷,会重新给你们发棉大衣、普通棉鞋。

到新单位后果然重新给我们发了有两排金色纽扣的棉质军大衣,那就是刚刚发行的87式崭新的军大衣,就是那件军大衣一直陪伴我走过了30多年,至今依然完整无缺,陪伴在我左右。

到新单位不久,我就到连部担任了文书和军械员。偶尔半夜会穿着军大衣和连长一起去查哨查岗,晚上披着军大衣整理文件、撰写材料、写家信,也会在月圆的夜晚,穿着军大衣在营房外眺望秦岭,心中常想,老家就在月亮下山的地方,那里有家乡,那里有日思夜想的亲娘,心里就暖暖的,幸幸福福的。

我把分管的军械库里的钢枪擦的铮亮,把被服库里的军大衣,按内务要求叠的四棱上线,整齐摆放,常常受到上级首长检查时的表扬。我心里当时很有成就感。

那时当兵三年服役期内不许回家探亲,有次父亲来部队探望我,我到军人服务社托人给父亲买了件军大衣,父亲穿着军大衣,脸上的皱纹舒缓了好多,这件军大衣陪伴父亲御寒几十年,三年前,九十岁的父亲离开我们时,那件军大衣和其它几件军大衣还在父亲床头放着,因为,我们兄弟五个,有四人都当过兵,也大都给老父亲买过军大衣,老父亲穿着军大衣总有一种荣耀感,满足感。最后我们把那些具有年代感的大衣都烧在了老父坟前,我想他在天堂也不会冷。

当兵期间,未婚妻因工作之便,有次也来过军营,她晚间也喜欢穿着我的军大衣,和兵哥哥们说笑联欢,也许是过分的爱我,才特别钟情军大衣吧。走时我也给她买了件军大衣,后来她来信说,冬天早、晚上下班,骑自行车总爱穿着军大衣,同事们好生羡慕,后来结婚后,她把那件军大衣送给了她辛劳的父亲。

当时有好多朋友、同学来信让我从部队代买军装、军大衣,那时军挎包、军大衣,军用“大裆裤”很流行。他们说我能买到正品,在地方上买的好多是次品或假冒的。的确一件正品、军产的军大衣,非常耐穿耐脏耐旧,一件军大衣可以穿好多年、甚至几代人呢。

转眼服役近四年,退伍时,我把仅有的300多元退伍费,买了五六件军大衣和一些军装,回乡后分别送给了舅舅、亲戚同学,那时普遍经济紧张,当兵一月津贴费才十几块钱啊,一件军用大衣30块人民币。亲戚朋友穿着我给送的军衣,都炫耀地给别人说,这是谁谁当兵回来给我买的,我知道后也就得意地笑笑。

(四)

当兵回乡后,有一种壮志未酬的失落感,时常穿着军大衣站在故乡山垭的大树下,凝望北方,想念火热的军营。

尽管在部队自己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但当时已经不从士兵当中直接提干,又逢百万大裁军,只能解甲归田,农村户口入伍的,哪里来回哪里去,不像城镇户口入伍的,退伍后统一安置正式工作。跳出农门吃国家饭的梦想差点泡汤,郁闷非常。

在农村呆了半年时光,传来政府要从复退军人里择优招聘专武干部的消息,有幸自己在招考中,以优异成绩被录取,被分配在了一个边远乡镇当了一名武装干部,又成了一名穿军装的预备役军官。我记得,当时全县从几千名退役军人里仅招了两名。从此,脱了“农皮”,成了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要感谢那身军衣,感谢那件军大衣,是军装改变了我的命运,走上了从政之路。

上班报道时,我还是打着背包,带着那件军大衣,我的单位床铺上,依然铺着白色军用床单,上面放着豆腐块的军用被子和军大衣。也许我是不愿忘本,是想保持部队干净利落、雷厉风行的作风。

当时乡镇干部下乡,一般都是骑摩托车,那件军大衣又发挥了抗风御寒的作用,穿着军大衣骑车,我从来没感觉过辛苦和寒冷。

这件军大衣陪伴我走过了近20年的乡镇工作生涯,工作调动到哪里,我就把军大衣带到哪里,风雪天穿着它下乡检查督促工作,晚上披着它读书看报写材料、批阅文件,睡觉时盖在身上沉沉的,感觉心里很踏实、睡得香。

后来调到县城机关,吃住在家,尽管有好几件时尚的羽绒服,不再穿军大衣,但仍不忍丢弃,常放在客厅沙发一角,有时盖在腿上看电视,困了靠在沙发上,盖上军大衣小憩一会,或晚间披上它看看书,写点字,像这会我背上还披着它,感觉写字有灵感,有温度。

几次妻子想把军大衣送人或扔掉,她说土气的军大衣放在客厅损眼不雅观,我都严肃地阻挡不许扔,为了给妻子圆脸,每次用完军大衣,我就把它按部队叠法,整成豆腐块放在那,看起来既舒服又是风景,妻子也就再没说过。

小城停办了十几年的冬季物资交流会,近期又在县城郊区举办,听说逛会怀旧的人很多,昨天晚上我趁家人不注意,披上军大衣也去会场转了圈,我不管别人看我是“显眼包”、是另类,还是他们认为我是拾破烂、捡酒瓶的,我心里一点都不在乎,倒很坦然,坐在一个酸辣粉摊铺前,吃了一碗重庆酸辣粉,浑身冒汗,我不知道那是辣子的作用还是军大衣的温暖,管它呢!我也像00后们那样再年轻一回,潮一潮,跟跟风,哈哈…

(五)穿上军大衣,保暖超预期。价格低、用料足、很皮实,军大衣成了今冬大学生御寒首选,成为过冬的标配。网络媒体热议说,军大衣在大学校园流行,“是对羽绒服日益涨价挑战的利器”,也有粉丝说,“大学生穿军大衣,是在整顿羽绒服市场”——

百八十块的军大衣,与几百几千块的羽绒服相比,军大衣真的更有性价比。军大衣走红,是年轻个性化的表达,更是00后理性消费意识的回归,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尽管军大衣样式有点单一、笨重,但它以保暖性、适用性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

军大衣从大学校园走出了国门,外国人穿着“东方战袍”成群结队去天坛,去长城,演绎了别样的中国潮流。

冷静分析军大衣复出的这股旋风起因,除上面说的热议热评外,我觉得,也许他们是在彰显一种自由追求“潮”的一种姿态,更是因为一件军大衣,是几代人青春的回忆,代表着一种朴实无华,坚韧不拔的精神,凝结着一种崇尚军旅的国防情结和爱国情怀。也许绿色潮流会慢慢减退,但那种情结那种情怀,会深入到每个人骨髓里,渗透到每个人的血脉中。

就像在这宁静的夜晚,不论有雪无雪,有霜无霜,有军大衣披在我身上,就无伤寒之虐,有军大衣在身,就能寻回那失去了的过往和热血青春的模样,就能坚定一日穿过戎装,一生就是战士的信仰。只要祖国母亲的一声召唤,我依然会穿着军大衣,扎上武装带,跑步归队,老骥伏枥,壮志不已,义无反顾,向前…向前…

因为,我还是一个兵!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