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古道·手扒崖·四叠瀑

更新时间:2024-05-26 15:04:56作者:读书村

古道·手扒崖·四叠瀑

作者|周志峰

司马迁《史记》云:“秦岭,天下大阻”。《汉中府志》亦载:"洋县之北,林深谷邃,蟠亘千里,为梁、雍第一奥阻"。从商周至明清,我们的先人循河谷,穿山岳,在秦岭腹地的千山万壑中,攀上山脊垭口,翻越分水岭,开辟了汉中盆地至关中道的四条南北方向古道。其中,灙骆道便是最快捷而又最险峻的一条古道。从灙谷口出发,至回河镇华阳关的这截灙骆古道,有两条岔道可走。一条经白石白草驿,过焦岩山,翻贯岭梁,到八里关古街,再沿八里关河上溯,经大店至黑峡古街,越大牛岭,至华阳古镇。另一条沿灙水河谷,经四郎清凉川,翻马道岭,出八里关黑沟口,至大店到黑峡古街,与第一道重合。唐代诗人韦庄于昭宗干宁四年(897)赴任蜀中时,走的第一条岔道。那年,诗人夜攀贯岭梁,写下《焦岩阁》一首:“李白曾歌蜀道难,长闻白日上青天。今朝夜过焦岩阁,始信星河在马前。”描写了天上银河横在马前,星辰随手可摘的独特场景。写尽了蜀道的山势之高拔,道路之险峻。而三国时曹爽伐蜀,姜维伐魏,以及大唐德宗、僖宗避乱,都走的是第二条岔道。尤其在唐中后期,川蜀及汉中官员赴京师述职,或朝廷派员赴汉、川、蜀任职,都走翻越马道岭的官道。

古道·手扒崖·四叠瀑

在这些官驿大道之间,也撒落着无数条山野小道。它们是官道的细小血脉,呈网状,或树枝状,源源不断勾连着各个通衢要塞,形成完整的路网,是官道的有力补充。虽则险峻,但通行快捷,方便着庶民百姓的生活。八里关银厂沟手扒崖的这条古道就是如此。翻过马道岭,不沿官道向北走。从大湾背后的阴坡东折,翻曾家山大树垭豁,沿山谷顺溪流直下,过手扒崖,出银厂沟,涉八里关河,在新店交上韦庄赴任走过的那条古道。逆八里关河而上,至大店,与从马道岭来的官道重合。若顺着八里关河下行八里,就是八里关古街,向东可达茅坪、阳河、金水,到达另一条著名古道子午道。据《汉中府志》载:八里关古街,兴于唐.广明年间(约公元880)。“层岩之中,平原八里,故名。”它位于三岔交汇之地,以古街关帝庙为中心,东至王河大路岔交茅坪古道,西南越贯岭过焦岩阁,北至灙骆道去往黑峡和龙洞河的要道口新店,均为八里,故名八里关。若从新店北一公里处的龙溪沿八里关河支流龙洞河逆流而上,翻越二龙洞后的苍蒲梁,到达酉水河谷,顺流可至茅坪古街,逆流经卡房、石塔河到华阳。也可在石塔河继续向东,走漆树垭古道,达九池、佛坪的女儿坝、岳坝,直至袁家庄。逆椒溪,翻秦岭过板房子,可达长安;顺椒溪,到三河口汇于子午道,亦可至长安。这条古道,是夹在两条官道之间,相互联通的辅道。它穿越了马道岭与八里关河谷之间的崇山峻岭,沿途林木森森郁郁,道路艰危奇险,常须三五人结伙才可通过。最险峻处就在临近银厂沟出口的手扒崖。古道由西向东缠着溪流向八里关河谷延伸,到了手扒崖,突然遇到十五米左右的断崖。溪流右岸,石崖壁立,灌木浓浓荫蔽之。溪流左岸,坡度相对缓些,但也在80度以上。清亮的溪水从一道宽近两三米的石堑纵身一跃,一头扎进崖下的深潭。古道却走投无路。勇敢的先人们便在左岸的峭壁上,凿出一段十来米长的石阶。石阶参差不齐,只能放下两只脚。斜斜的古道石阶右侧就是十来米高的悬崖,侧头望一眼都令人胆寒。从石堑迈出的第一步,人必须半蹲着,贴着石壁,右脚下探,等这只脚踩实在了,左脚才敢动弹。在第一步石阶的上方,斜斜地向石山体凿进两个直径约20公分,深30公分的圆洞。人们把这片山崖就叫手扒崖。

要过手扒崖,你得先出右脚,用左手抠住第一个圆洞,用右手抠住第二个圆洞,让手臂用力把稍稍前倾的身体向上牵引,等脚下有了悬空的感觉,方可把左脚挪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完这十来米凶险的古道。石堑上方被流水冲出宽近五十公分,深一米以上的水槽。临断崖的一方,水槽两岸的石堑上,凿有20公分见方、深50公分左右的一对石窝子,估计是当年架设护栏时留下的栈孔。如今,古道已荒塞不通,但手扒崖的四叠瀑却吸引着不少游客前往。这些跌水瀑布,一水四叠,或白练垂空,飞银溅玉;或珠帘斜挂,潺潺缓缓;或顾盼流连,淙淙涓涓;或细珠如烟,濛濛腾腾。让人不禁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留恋于坤灵的天造地设。从八里关沿230省道朝华阳方向约四公里,过八里关河向西进沟,有良田百顷。逆沟而上,一公里许,来到两沟交叉处。左手进入银洞沟,右手进入银厂沟。据县志载,明.成化年间(约1465)这里开过银矿。银洞沟的石岩上,有一个洞口宽2米、高1.5米的石洞,里面有个底洞,深300米,据说就是银矿遗址。银洞沟出产的银矿石,运至银厂沟冶炼。从交叉处右进,又一公里就到了原银厂沟老林场。自这里开始,山势突然陡峭起来。从最后一家农户房后缠山绕砭,渐次攀升,约一公里就来到手扒崖四叠瀑前。这瀑布群穿过一道石槽,落差近40米,绵延约500米。溪流自曾家山山脊而来,汇集茫茫大山的千万股泉流,到这里变成了筲桶粗细的一股清流。岁月悠悠,溪流深切,两岸愈发壁陡,落差参差,形成长短宽窄不一,气象万千的四叠瀑,在深山密林中跌宕跳跃。

迎面而来的是第四道瀑布,银白的瀑流从葱茏的树影中出来,自五米高的石崚上溜下来,被凸凹不平的石壁分成四段,五段,忽而银帘飞挂,忽而潺缓下溜,反反复复,跌跌撞撞。崖壁油光可鉴,两岸青苔茸茸。从四道瀑右侧攀爬二十来米,又手脚并用下探十三四米,来到锅底形的河床上,也就是三道瀑的跌水潭处。只见中间乱石堆砌,嶙峋峥嵘,荒草葳蕤,杂树丛生。抬头仰望,四围青树郁郁,壁垒森严,野藤交织,翠蔓摇曳。置身其中,如坐井底。幽邃生寒意,清寂冷入骨。一股银流从八九米高的崖头石隙冲出,匆匆然扑下,轰轰然作响,由由然跌落。快入潭时,溜进一条长约一米的深槽,悄无声息钻进了碧潭。瀑布一侧是跐出凹进的巉石,一侧是比较平顺的岩面,碧莹莹的苔藓蹿得到处都是,低凹处苍翠,凸起处鲜绿,染得四周的空气仿佛都是绿的。这里阴暗潮湿,清幽静谧,不宜久留,我们又像猴子一样攀爬近五十米,上升到一截隐于草窠里的斜斜的古道上。这便是手扒崖那一截最险峻的古道,石窝凿在石崖上,临崖一侧是高达15米左右的绝壁。树影里闪过一道白亮亮的瀑布,飞流直下,像一匹银缎,被两侧黢黑、青绿的石壁映衬得分外洁白。巴着古道上方的两个石窝子,战战兢兢回头向下张望,只能看到瀑流风驰电掣般从绝壁上的石槽飞下,跌入一个直径三四米大的圆潭,产生巨大的轰鸣声。爬上那道石堑,站在崖口,只能看到筲桶粗的水流急速从脚下的石槽流过,再也看不到它的踪迹。这就是第二道瀑布。然而,因其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只可闻其声,观其影,无法拢其身,也就无法站在瀑下,感受那种银瀑倾泻,飞流泼洒,玉珠迸射,水花飞扬的壮观景象了。沿着石槽前行十来米,就是第一道瀑布。潭口湿滑,两侧横七竖八倒着许多碗口粗的青?、榉树和一些灌杂,树身上爬满了绿苔。我们只好远远站着观赏一番。水潭上方倾斜着一堵宽六七米,高四五米的石崖,涓涓溪流平铺着从崖口漫灌下来,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崖壁上,白花花一大片。瀑流潜入碧潭,腾起粼粼细浪,一圈一圈扩散开来。我们在古道边歇了气,大家各抒己见,最终猜测:这条古道尽管凶险,但必定是一条无可替代的交通要道,古代繁盛时通过行率相当高,这从石头脚窝和手扒石窝子的磨损程度可窥一斑。隐秘的古道,凶险的手扒崖,神态各异的四叠瀑,远离尘嚣,藏匿世外,常年笼罩着一种静谧、清寂的气息,是心内宁静的天堂,可拂去时光留下的疮痍,可荡涤灵魂蒙受的尘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独特体验。古道悠悠,手扒崖岌岌,四叠瀑清幽,你何时来走一遭?(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上一篇: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古镇和民宿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