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滇西夏天的札记(上篇)

更新时间:2024-05-10 20:05:04作者:读书村

滇西夏天的札记(上篇)

作者|马明月

轻松之旅这个夏天我又来到滇西。我对云南这个边疆省份一直有种莫名好感和浓厚兴趣,欣赏它的悠久多元的历史文化传统,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中华传统文明很早就影响到这里,而本地民族文化特征又十分浓烈,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红土地上气候温润,鲜花盛开,四季如春,人间胜地。这次滇西之行半月有余,去了保山、芒市、瑞丽、腾冲、大理等地。以前出行,都要和朋友同事打招呼,安排接送,行程基本上不用自己费心。这次我们两口除了昆明地接外,完全是自助游。这一行,乘飞机,坐动车,搭出租,网约小车,专线大巴,各种交通工具哪个方便乘哪个,随势所动,随遇而安,浏览山河,体味风物,颇感自由随性。先乘飞机到昆明,女儿专门安排了她的同学小倩到机场接我们。她一片盛情带我们到滇池海梗公园附近一个挺华丽的餐厅,吃云南特色美食过桥米线。四五六个小盘小碗,七七八八的小菜调料,摆盘漂亮,排场很大,但没吃过瘾,辜负了小倩的美意。之后,驱车在前往火车站附近万达广场一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搭车到火车站,然后乘动车前往保山。在携程上寻到一落地接的旅游工作者,一个小伙子为我们驾车服务。从保山地接,芒市、瑞丽、腾冲游玩,直到送到驼峰机场,每日到各景区游览,前后五天时间,还是令人满意的。司机是腾冲本地人,咖啡肤色,看上去挺年轻,但他说自己已经37岁了,有2个孩子,不由让人感叹:腾冲水土真养人。小伙子人不活泛,也不太爱言语,不问不说。只带我们去大家都知道的景区,例行公事的感觉。但只要提出去哪里,他也不含糊,关键是自己事先攻略要做好。此行除了包车外,都是网约车出行,很方便,基本都是电能源车,宽敞舒适。作为地级市的网约交通,比我这里的首府都方便快捷。遇到的几个网约车司机,有健谈的,讷言的,狡黠的,憨实的,聊得投机滔滔不绝的。普遍都服务态度好,平和有礼,当然也有令人不悦的。从保山火车站去酒店路上,随机搭了辆车。司机四、五十岁左右,看上去老实忠厚,话多健谈,一路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没走多远穿过几个街巷竟然就到了。司机没打表,牙长的一截路竟要20元,心中不快倒不是为了钱,是自己被套路了,为自己的智商羞恼。不愿与其争辩,看在其年纪已大,且一路热聊的情份上,给了他15元,他也不多言欣然收下。在大理我们住在火车站附近一酒店,头天去三塔寺、大理古城是乘公交车,一路观光,方便至极。第二日去喜洲、洱海湿地,约了车。小伙子二十多岁,精神爽朗,新购置的比亚迪电动车,刚跑网约车没几天,开得很谨慎。从酒店到喜洲镇约90元。与他商议,回去还用他的车,200元来回。后面的110元不用在网络上订付,避开了网络算法,钱都归他自己。给他一个实惠,换我一个方便,他高兴地答应了。等该返回时打他电话一直没接,等了好半天他才过来,说是刚才睡着了没有听到电话。小伙子不讲武德,明显在撂套,我想是他借着这个空档又接活儿了。等把我们送到洱海边景区门口他就走了,后面我们还要打车回酒店。光想着别人的不易了,自己难处还要自己解决。

从大理返回乌鲁木齐的时候,叫了去机场的网约车。三两分钟车就到了,信息显示司机姓马。我戏谑地问:汉马回马?他认真地答:回马,巍山人。嗯,握个手,道个平安。这个回马四十多岁,非常健谈,很有定力,诚恳而有见识。一路上他向我们介绍大理回族分布情况,应该去哪些不为游客所知的好地方,那里可以吃到适合我们口味的美食,如何节省时间和金钱。如早早约到他,大理之行可能会有更多惊喜。在腾冲的包车司机如有他这般机灵,我们可能有更多的旅行收获。有些事情是可遇不可求,有些缘份是初见也如旧相识。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开出租。一路上我俩的退伍军人优待证起了一定作用,民航优先,乘公交免费,有的地方景区免门票,有的半价,省了一些钱。但景区的区间车你拿着享受国务院专家待遇的证件也是不免费的。有的区间车比门票都贵,嗯,你有免费的政策,我有收费的办法,各个景区不都这样挖空心思巧立名目吗?打出的旗号都是冠冕堂皇,环保、安全之类,来都来了,你还好意思质疑和反驳吗?赶紧上车,不然就等下一趟了,特别能理解,毕竟旅游业不是公益事业。滇西基本上吃不到面食,餐厅食馆都是米制食品。云南人嗜吃米线,就如同新疆人喜吃拉条子、陕西人爱咥羊肉泡。我想这与历史上中原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有关,也是饮食文化的南迁融合。云南主要产大米,那些来自中原、江淮、川蜀的人们,思念家乡的面食而不得,便发明了一种近似面条的食物。他们就把大米磨成米浆,然后过漏成丝,做成米线、饵块,替代面食,以解乡愁。在广西对于桂林米粉也有这样说法:来自北方的秦人征南越修灵渠,他们不习惯南方的米食,于是想出了把大米碾粉做成面条状来食用,形成了最早的桂林米粉。可见,无论米粉还是米线都是思乡的纽带,也是民族融合的见证。云南米线与桂、黔、湘、川等西南地区的米粉很相似,味道互通,但又不完全相同,我的拙眼看不出线和粉的区别。据说主要是添加的淀粉比例不同,米线的米浆含量高,而米粉则淀粉比例高,这使得米线入口滑爽;而米粉较为粘糯。不同地方配上不同的配料,就是不同口味的米粉、米线。“臭名远扬”的柳州螺蛳粉以“臭”、酸、辣、鲜出名,那种奇葩的“臭”味是螺蛳粉里的酸笋发酵而成,有人喜欢得欲罢不能,不习惯的则躲避三舍。连西陲新疆都出了一种“先辣嘴唇子,后辣沟门子”的销魂炒米粉,早已越过了西南边界。饵块则是将大米淘洗、蒸熟、揉制成各种形状的食品,分成块、片、丝,煎炒、热煮、凉拌皆可。我们所吃到的米线、饵块汤浓油重,配菜丰富,味道有点像兰州牛肉面、新疆炒面片,又完全不同,口味完全习惯。也有米饭,是盛在一个木桶或者一个大铁盆里,吃多少自己盛,比较粗放。几次吃的米饭米的品质都不太好,这也可能是此地要将米做成米粉、饵块的一个原因吧。在腾冲一食馆菜单上看到有一小吃叫“大救驾”,似很有气派。问了店家,其实就是炒饵块。它是将饵块切薄,配以牛肉、鸡蛋、蔬菜放上调料煎炒,有些像新疆的揪片子炒面。传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樃逃难到腾冲,惊恐饥饿之时吃了盘炒饵块,称赞这顿饭“救了朕的大驾”,腾冲炒饵块遂有此名。“体貌修伟”的永历帝虽贵为天子,落难时迫于枵腹,一顿饱饭就算救驾了,足以见其仓皇悲苦。最草根的饭菜其实是最养人的,而腾冲人念念不忘曾经的“大救驾”,这背后则是舍生取义,忠君爱国的情怀。作为勐卯古国的发源地,瑞丽、芒市生活着很多傣族同胞,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美食佳肴。在芒市瑞丽及腾冲常见的一道傣族配菜叫“撒撇”,字面上看仿佛是放开了整的意思,但肯定不是我想得那样啦。这是傣语,是指用特制配料凉拌肉食,它既是指一类食物,又是指一种技艺,是傣族人餐桌上的“大众情人”,相当于广西柳州人嗜痴的螺蛳粉。撒撇由蘸水和附菜组成。店家老板简要介绍了我们所吃的牛撒撇工艺。它是将瘦牛肉捣成泥,放上韭菜、芫荽等青菜及椒辣等佐料,再加入牛的“苦肠”熬制出的“苦水”做成蘸料,可以就着附菜如:米线,卷心菜、甘蓝、茼蒿等等蔬菜以及熟牛肉片蘸食。牛撒撇有些苦味,而加了柠檬则又有酸味。一句话:撒撇就是用特制配料凉拌肉食,用材不一,做法各异,我觉得有些像西北熬制的凉皮调料,作为主食的配菜,则相当于新疆的“皮辣红”。此次滇西行,有一意外收获是我一个红尘俗人居然喜欢上了装孙子的高雅人追捧的咖啡。云南烟茶有名,咖啡也厉害,与其特殊的气候、土壤有关。在保山那个快意的晚上,面如重枣的小店老板给我普及了咖啡常识,勾起了我喝咖啡的兴趣。在芒市,司机专门带我们到后谷咖啡产业园参观了一下。这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咖啡种植、深加工、产品研发、咖啡国际贸易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后谷咖啡是云南的知名品牌,国家某领导人亲自为后谷站台,称后谷咖啡“是我走遍全球,喝过全球各个国家咖啡当中最好的。”云南咖啡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条约并开放蒙自为通商口岸。开关后,欧洲商人云集而至,西方文化包括盛行的咖啡文化也随之而入。云南第一株咖啡树是在19世纪末,一位法国的传教士在大理宾川县一乡村传教时种下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保山曾种过咖啡,那是专供苏联的。改革开放后,云南咖啡才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当下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绝大多数份额。云南咖啡品质很好,但喝咖啡的群体远不如喝茶的群体广泛。市场规模小,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多为世界著名品牌咖啡提供原料,远没有普洱茶的影响力大。一路上几次品尝咖啡的经历,勾起了我喝咖啡的欲望和兴趣,咖啡的芳香在慢慢征服我的灵魂。想起在广西期间喝的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各种味道速溶咖啡,才知道自己曾经误入歧途。买了几种云南小粒咖啡豆带回来,并马上买了一台全自动咖啡机,每日口粮从茶变成了咖啡,且越来越上瘾,去了一趟滇西,竟然让我风雅起来,当然吃包子就大蒜的习惯仍然坚挺。滇西一行半月余,感受弥新,一路亢奋。回到家才感到累坏了,腰腿酸疼,精神疲惫,缓了好几天才回神。

滇西夏天的札记(上篇)

保山遗韵昆明距保山约500公里。动车上有个小孩一直哭闹,有个姑娘在吃榴莲,在寐睡中声音和味道一直在脑子里飘洒。3个多小时后,到了保山,出火车站感觉到了一个局促的县城。我知道这个地方不容小觑,古为哀牢国首邑,东汉时期就设立永昌郡,明嘉靖年间设保山县,民国初年撤永昌府,留下了保山的名称。保山是西南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和驿站,历史上一直都是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洪武年间,在平定云南元朝势力后,朱元璋派老乡兼亲信胡渊到永昌镇守。老胡有老朱作靠山,仿照南京城重修保山城池,大量充军移民滇西。大胆这厮居然撤了永昌府,设立“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自己成为集军政大权为一身的总指挥,“独专其地”,且将“指挥使”传与自己的儿子、孙子,老胡一家三代权倾一时。三代胡总指挥也算是能人,对于镇守永昌可说立下大功,明朝三征麓川就是以保山为基地用兵征讨,解决西边隐患。大量中原、南方的军民也是那时开始进入保山地区,至今影响着这里的语言、风物和饮食。和保山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就我的陋见还有以下几位:明中叶状元郎杨慎。大才子杨慎因言获罪,被嘉靖皇帝打了屁股后发配到永昌卫充军。他在滇西呆了三十年,“胸中有热血,眼里有热泪”,最终卒于这瘴雨蛮烟之地。他著名的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在被押解前往永昌的途中所作。杨慎的文学成就、人生经历和文化影响和苏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为滇边的历史文化发展进步增添了新的内涵和浓重底蕴。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在崇祯末年曾经走进保山,留下了精彩的考察旅游文字。对保山评价极高:“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革命满清,出民水火”的清末回族起义领袖杜文秀。杜文秀是保山人,其与满清政府英勇抗争十八年,最后在大理慷慨赴死。曾有手书:“天生英雄夺回汉朝世界,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还有和陶峙岳将军一道组织策划新疆“9.25”和平起义的原新疆警备副总司令赵锡光,也是保山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总司令,逝于新疆石河子。在市中心一快捷酒店住下后,就外出寻餐厅吃饭。在附近一街巷觅得一“老马家清真食馆”,一楼快餐,二楼办席。有些新奇的是,食馆里都是矮桌小凳,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围桌吃饭情形,又像小学生的“小饭桌”。之后一路上快捷餐馆几乎都是“小饭桌”,而且大多都叫“食馆”,也算是本地特色。虽然屈尊坐下来,可架不住美食好啊。有当地特色牛肉干巴、牛肉米线、牛肉火锅。还有鸡鸭鹅肉等,没有见到羊肉。看上去粗放,却很实惠。我们点了米线和干巴。米线是用现熬的牛肉汤浇头,辅以各种小菜调料,汤里的牛肉块多得让人窃喜。干巴有点像新疆的风干肉,但味道不大一样。一桌子饭菜下来才百元许,真心不贵。干巴没吃完打包带回。想起头天在昆明吃的过桥米线,餐厅豪华,碗碟铺陈,价格虚高,像是一场美食展演。

吃过饭在路边小店闲逛,老婆买了条裤子,离开时把没吃完打包的干巴丟在店里。走出很远,店里的小姑娘竟骑着小摩托气喘吁吁地追过来送上。那包干巴虽值不了多少钱,可这么执意尽心,还是令人感动,让我对这个地方纯厚的民风又多了一份好感。距离保山城区七、八公里有一个板桥古镇,历史上曾是滇西著名的商业重镇和重要驿站。保山市区可能只有这个地方还保持了些许古意,决定要去一下。在酒店打听当地古镇板桥镇怎么行走,酒店一女服务员热情地说,她家就住在那边,下班可搭她的顺风车一同去,一时间又被感动了。古镇的青龙街就是核心了,长不足一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街道全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街两旁保存的古建筑经过修葺保持了原有古朴模样,和西南见到的许多古镇的传统民居一样,前店后宅,门面不大,但纵深长阔。由于在广西这类古镇见得多了,基本上同质,就没有特别的新奇感。广西的古镇多在水边,航运带来繁荣形成小镇集市。而这个小镇则是马帮陆路驿站,也是处于交通要道。在一个别致的咖啡屋坐下,店里的姑娘推荐了一款调制的拿铁咖啡,慢慢品着,想像着这条街曾经的车水马龙,消磨了一段时光。返回搭网约车,到城区时满天星稀,华灯初上。经过一招牌上霓虹流转的咖啡茶叶店,被吸引住了,遂下车进店,坐下喝茶。店老板40多岁,褐色面孔,和蔼诚恳,谈吐得体,接触交流都很舒适,好像我们很早就认识一样。老板分别泡了几种生茶熟茶和红茶,一时间精神藻雪,齿颊留香。我们像熟人一样品茗喝茶,谈天说地。他家也做咖啡,向我们介绍和推荐了他们自产自制的云南小粒咖啡。老板的一句话让我觉得他像个诗人,他说:都说咖啡苦,可是哪有生活苦啊!不知不觉天已黒了,几泡茶都喝败了,该回酒店了。在他的推荐下,我们买了几包咖啡豆,老板说,你一定会喜欢上我家的咖啡的。他还特地包了一小包新茶送我们品尝。走在保山夜晚的大街上,感觉到一种风轻云淡的闲静。

金色德宏第二天事先网约的车接上我俩,沿G56高速路过怒江,越高黎贡山,到边境城市芒市。一路上云雾缭绕,前临深谷,背连陡坡,山道弯弯,隧道连连。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记者埃德伽·斯诺曾随着马帮翻越高黎贡山前往腾冲,在翻越这座山时,斯诺发出了“眼前接连不断地出现的,仍是滚滚而来的、无穷无尽的、不可征服的山峰,像大海永恒的波涛一样”的无限感慨。如今山还是那座山,路已经成为通途。与G56高速路伴行的是320国道,一些路段大致是改造翻修过的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芒市是德宏州首府,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城市,充满东南亚气息,处处有南传佛教的影子。大街两边都是椰子树、棕榈树,街上的隔离带用小佛塔点缀,大象、孔雀造型,金黄色和桔黄色三角尖塔顶建筑随处可见。这里最适合那些惬意享受佛家文化、喜欢南传佛教的佛系人士游览观光。芒市有条步行街上有一奇特的树包塔,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放眼看去,塔中有树,树中有塔,树和塔早已融为了一体,形成了树和塔共生的局面,成了罕见的自然景观。勐焕大金塔是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位于芒市城区的雷牙让山顶。“勐焕”是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勐焕大金塔所在地传说是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生活于此。原山上佛塔毁于抗战时期,现在的建筑重建于二十年前。大金塔属南亚傣王宫的建筑风格,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下三层为空心大厅,富丽堂皇,金光灿灿,被称为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它的对面不远处是勐焕银塔,十年前年建设完工,据说塔尖都是用傣银制作,是傣族手工艺艺术品。金塔和银塔,一金一银,一个雍容华丽,一个典雅素静,两塔遥相呼应,隔空向往,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晚上游傣族古镇。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充满烟火气。虽是新修建的,但风格独特,和所见过古镇都不大一样。古老的傣乡风情与时尚潮流融为一体。

第二天早上到边境城市瑞丽。瑞丽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文化相融。这个地方曾经是麓川王国的的中心,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1312年大土司思汗法脱离了元朝金齿宣抚司的控制,建立了麓川王国(勐卯龙)。这个傣人建立的政权彪悍骁勇,武力充沛,曾经占居半个云南,与元朝划澜沧江而治,势力影响到整个东南亚。王国起起落落历经三百余年。大明王朝先后三次对麓川王国用兵征讨,军事对峙了近十年之久。征讨之后,麓川思氏退缩到缅甸北部,在缅甸的牵制下,麓川王国彻底衰落,成为缅甸北部的普通土司。到中缅边境上的“一寨两国”及瑞丽姐告口岸游览。“姐告”傣语,旧城之意。是云南最大的边贸口岸。320国道经姐告出境把原“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相连通。因前期疫情影响,口岸车辆和人都不多,许多店铺关门。姐告对面是缅甸木姐市,属于缅北掸邦。从这里出去就可达“金三角”。这个地方不陌生吧?多山多林,复杂混乱,从元朝始直到民国,每逢战乱和王朝更迭,这里就成为华人避难地,一支支孤军逆旅败走异域,长留他乡渐被遗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部电影《异域》,讲得就是国民党残军败走緬北的故事。电影结尾有一首罗大佑创作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充满了悲怆忧伤:“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

缅北也曾经是毒品泛滥的地方,眼下这里“网络经济”发达,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猖獗,很多人出境便被挟持。对面的人能兴高采烈地过来,你要想过去可就要掂量一下了。口岸附近一个边民市场挺热闹,主要贩卖服装、日用品、零食,以及翡翠、玉器之类,这里也有打扮俏丽、口吐莲花的青年男女架着手机现场直播带货。许多经营者都是对面的缅甸人,他们和这边可能都是亲戚,几百年前兴许从这里走过去的。(插图:滇西掠影,摄影:马明月)

上一篇:抱歉没有了
下一篇:满池荷香醉仙台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