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揭秘2024中国高校排名.选校必看.你的学校上榜了吗?

更新时间:2024-06-09 23:05:54作者:头条共创

2024年高校排行榜来了!

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高校表现亮眼——47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榜单,比去年增加5所,创下历史新高;进入世界前100名的中国大陆高校数量达50所,连续两年增加。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共8所高校入选“2024软科世界一流大学名单”。

在具体排名上,北京大学仍然位居榜首,第2次成为亚洲大学冠军。

清华大学全球排名第17位,比去年上升了4位。

复旦大学全球排名第29位,比去年上升了5位。

两校虽然都排在国内第一梯队高校,但近年来,清华大学在多个排名中都胜过复旦大学。

在最新的“自然指数-科研领域中国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列榜首;而在软科学世界大学排名中,复旦大学位列第13名,而清华大学只有第16名。

相比之下,上海交大在最新“学术排名”中表现略显失色,全球排名第44位,比去年下降了5位。

不过,该校仍然是中国内地第9名,继续排在国内第二梯队高校。

除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今年还有多所高校表现突出。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球范围内进步明显,从去年的第40名升至今年的34名,是前30名中唯一进步的中国大陆高校。

浙江大学从去年的第46名攀升到今年的38名,华中科技大学也从第64名前进至第57名——这些进步的背后是学科实力的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学的排名也有显著提升。

今年南京大学在榜单上的表现为:ARW(教学)全球第10名、THE(教育)全球第19名、U.S. News(全美大学)国内第24名。

可以说,南京大学已经实现了对“全国前20名”的全面突破。

同样为全国前20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今年的表现虽稍有起伏,但依然保持稳定。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全球排名第56位、ARW(教学)全球第23位;中国海洋大学全球排名第83位、RS(社会科学)全球第31位。

相比之下,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去年表现优秀的高校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吉林大学甚至退后12名,目前全球排名第87位。

当然,虽然排名是一个相对指标,但也能侧面反映出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果以及影响力等。

因此,选择报考哪所高校时,可以作为参考之一。

谁是中国顶尖学霸的聚集地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中国的高校格局一直在变化。

在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刚刚超过1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经过几十年努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但是整体来看,我们还处于一个大众化阶段。

在这样的阶段下,我们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

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度更高:985院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11个城市;211院校有39所分布在上述区域外的18个省市。

这也意味着在东部地区考生想要进入优质高校的难度要低很多。

但是放眼全国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总体偏紧缺且呈现圈层化趋势的特点,导致我国形成了一种“强省会效应”——越强的省份集中的优势教育资源越多。

具体来说就是:每增加一名本科大学生,全省高考录取率就会上升近一分左右。

比如广东每增加1名本科生,高考录取率将提高约1.5分;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人口大省更是高达2-3分上下。

这也意味着像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的考生想要进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质高校会更加难上加难。

所以大家常说“考研内卷”其实是一场省份之间的高考。

这种情况也在近日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不能接受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公平,好学生越来越难考进好学校。

其实不只是今年,从历年数据看,我国各省份的高考难度天差地别——有的数据甚至相差5倍以上!

比如在2023年的高考人数中,来自河南的考生竞争压力就要远远大于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的学生。

因为同样是70万考生,河南考生的数量接近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四省市考生数量总和的两倍(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计1193万)。

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不少家长也开始希望孩子“出国”。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可知:2021~2022学年国际学历学位项目累计招生96.38万人;2022~2023学年预计招生104.49万人;截止到2023年年底在校生总数为88.9万人。

与此同时,每年出国留学的人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留学服务协会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员质量报告》显示:2023年有近61万学子出国留学,同比增长约7%。

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子女教育的质量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出国留学成为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一种途径。

但需要强调的是:出国留学并不是解决国内教育问题的终极答案。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还是把国内教育搞好更重要一些。

国内大学变样了吗?

如果只看排名的话,那么国内大学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是学科精度方面的变化——在本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我国新增了一门ESI学科进入全球前1%——地球科学。

目前共有四门学科进入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

这是我国高校首个ESI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此前我国还没有学科能够进入这个评级标准。

而在去年的排名中入围这一领域的共有四所高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重庆大学。

一年之间四所高校均跻身全球ESI学科领域前1%,这无疑显示出我国相关学科研究能力的飞速提升。

是学校规模方面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总共有142所,相比于4年前增加了36所。

同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数量也由最初的4+7个扩展到了目前的4+7+4个学科群。

也就是说现在几乎每个双一流高校都有自己的国家重点学科群了。

而在这4年里,还诞生了两所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新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今年参与评估的新增高校)。

目前全国已经有6所“新晋双一流”,且全部来自西部地区——这种趋势非常值得关注:说明我国正在推进的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老牌高校也实现了新的突破: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这两所传统名校都在今年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B类行列——虽然只是跨入了门槛线,但是考虑到它们原本的实力和位置,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

当然也有部分高校在逐渐掉队:比如东北大学的排名相比去年下降了6位;中南大学的排名相比去年下降了8位;同济大学的排名相比去年下降了9位......这些都是未来需要引起关注的点。

但需要说明的是: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不能单纯用排名来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好坏。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也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既不要盲目崇拜所谓的名校和强校牌面,也不要轻易否定某个学校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