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卸任党委书记后,郑强去了这里!

更新时间:2024-09-02 10:00:40作者:自考大萨斯

郑强,一个你可能不知道他人生经历,但一定刷到过他演讲片段的人。

因为直言不讳、富有激情的说话风格,他得到了关注,也面临着质疑。在学生那里,他是“最受喜爱的校长”,在更多人眼中,他只是“网红校长”。

23年年底,63岁的郑强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宣告自己大学领导生涯的结束。但他并没有退休,仍然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担任《最美茶艺师》节目总决赛评委,做一些文化普及工作,又回到祖籍地福建武夷山,做了一场关于竹材料的演讲。

卸任党委书记后,郑强去了这里!

图 | 郑强担任《最美茶艺师》总决赛评委演讲之后的采访,郑强提起了一段武夷山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中的话,“你为世俗放下了吗?你为名利放下了吗?你为金钱放下了吗?一杯清茶就放下了,我来了,我就放下了。”

放下了这些的郑强,拿起的又是什么呢?

有灵魂、有骨气的科学家

“不要说科学无国界,当科学为谁服务的时候,它是有很深的民族烙印的,你在哪片土地读的书,真正要报答的就是这片土地的人民。”

在这场2010年的演讲中,说到这里,郑强激动地挥起了手。与祖国相关的事情,郑强总是难以平静下来,仿佛仍是那个十几年前毅然决然回国的年轻人。

图 |郑强广为流传的一场演讲1978年,恰逢高考恢复的郑强,考入了浙江大学化学系。求学浙大的那段时光,郑强曾开玩笑,“我实际上并不聪明,我只是长得聪明”,他说全班六十个学生,他的成绩排不到前十。

正是这样的较劲,让郑强在工作后不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坚持考取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又在1992年入选公派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东渡日本,郑强身体中流淌的爱国热血,时刻沸腾着让他不敢停歇。他吃住在实验室,疯狂弥补着自己的差距,做完实验去上课时,路上的太阳都让人恍惚。

也是这腔热血,推着他在听到日本教授美化侵华历史时,愤而起身,当面对峙,让教授哑口无言。

图 |郑强永远对不正确的事情说不三年后,郑强是同批30名留学生中,唯一一个坚定选择回国的人。连他的日本导师,都赞叹他是一个有灵魂、有骨气的科学家。

带着学成的知识,郑强回到浙江大学,马不停蹄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用两年半的时间晋升为正教授。

在后来大众熟知的校长身份的另一面,郑强始终是一个科学家。他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40余项,经费总额度达30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64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80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80亿元。

就在前几天,郑强还以通讯作者身份,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水凝胶机器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 | 卸任之后,郑强发顶刊一往无前的改革家

“现在西部人才的流失对我们这些校长教授来讲,就像心里流血一样痛。那些好大学‘营养过剩’,而穷的大学严重‘营养不良’。”

从浙大调任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清楚地看到两所大学之间的差距,别无他法,他孤身走上了一条必须的荆棘路。

刚上任,郑强就顶住重重压力,将学校核心区代表贵大魂的“参天古树”移植出去,彻底整修后,这片区域成为贵大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天气晴朗时,长凳上座无虚席。

多方考察之后,郑强又启动了贵州大学行动计划,要建一个新校区。在省里一次会议结束后,他追上省委书记的专车将计划书递了上去。贵大因此拿到了40个亿的专项建设资金,新校区被称赞为“国内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图 |贵州大学新校区不过让郑强一想到就气得拍桌子的,还是学校的风气,“学校对教师8年没有考核,有的教授一年一篇论文都没写,下去巡考,发现主考老师在上面玩手机,学生在下面翻书。”

郑强势要狠抓教师考核,将科研项目作为教授晋升的重要前提条件,先后引进200多名博士人才,为贵州争取到一个材料领域2000万的国家重点项目。直到郑强离开贵大时,贵大每年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从30-40项提高到100项。

身处茅台大省,“你不会希望,百年以后,一百零八好汉端的都是红酒杯。”郑强坚持“贵州大学姓贵州”,创立了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学院等与地方发展共振的特色学院。

后来他应山西之邀,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时,也坚持“太原理工姓山西”,新增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牵头主持一项文物修复专用粘接剂研发项目;创设矿山5G技术、矿山智能机器人等方向,他依旧亲自上阵,研发防止矿山空洞化、坍塌的快速冲堵材料。

不只贵大和太原理工,郑强的心里其实装着整个中西部高校,“我们必须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向国家呐喊。”

图 |郑强呼吁国家支持中西部教育他心急如焚,多次在全国人大会上提案,“我们国家的重点高校大部分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十三个省份居然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

2016年两会期间,遇到李克强总理时,郑强也忍不住请求总理帮帮自己。

当年4月,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这14个省份就包括贵州和山西。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郑强泪流满面。

永远的理想主义者

“实际上,我还是有一点情怀在支撑,我还想为中西部教育做点事,不求多么惊天动地,但求能尽到一份责任。”

谈到临近退休的年纪,却为何答应太原理工大学的邀请时,郑强用“情怀”作解释。

他的确是有情之人。

当初自愿前往贵州大学,郑强是为了报恩。抗日战争时,浙大师生一路辗转,最终抵达贵州遵义办学。“此后七年,贵州人民收留并养育了颠沛流离的浙大师生,这个恩,要报!”说出这句话时,郑强掷地有声。

此外,给过郑强最大帮助的两位恩师徐僖院士和冯新德院士都曾在贵州湄潭读书。郑强觉得,他应该为贵州做些贡献。

郑强离开贵州时,贵州省奖励了他50万元现金,但他一分不要,将钱全部捐给贵州贫困学生做奖学金,后来又在全国为贵州的孩子募捐了1000万。

图 |贵州大学的“郑强奖助学基金”郑强付出最多真情的,就是学生。“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是为了你的一切,这就是我坚定的。”

学生有困惑,可以直接去办公室找他;写到校长信箱的问题,会很快得到回复;军乐团的装备不齐,郑强自掏腰包也要为学生买乐器。

所以,学生在他那里找到了归属感,也发自内心地喜爱他。郑强一场四小时的演讲,可以响起200多次掌声。

图 |郑强和学生们在一起郑强曾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终身的教育者。“学术可以悄悄地做,但教书育人,一定要大张旗鼓!”

为了教育,郑强也一定会坚持发声,就像他说自己的愤青,“是大胆对不正确的东西说不!就好像做实验,见不得差错。”

至于在公开场合讲真话可能会付出的“代价”,郑强一直有所准备。

“功过是非,任人评说,我当尽到作为教育者和学者的职责和使命。”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