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最没存在感的省会,正在集齐985!

更新时间:2024-05-15 17:04:14作者:自考大萨斯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版图中,合肥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存在。

1969年,中科大由京外迁,辗转多地仍难寻安家之所。挨过枪子的开国少将李德生,却决意“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科学的苗子保住”,力排众议,主动请求将中科大留在了合肥。

最没存在感的省会,正在集齐985!

50多年后,“科里科气”的合肥,已从当年名不经传的小县城迈入GDP万亿俱乐部,以黑马之姿成为全国瞩目的“最强风投城市”。

但合肥,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合工大牵手中科大、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正式公示、加快筹建合肥理工学院、大力引进北航、北理等985高校……

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上,合肥,究竟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多所985,入驻合肥

在现任合肥市长罗云峰看来,像合肥这样的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不足、“家底”不厚,谋求城市发展只能靠科技创新。

近年来,合肥将自己优先发展的产业概括为八个字:“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无论哪一个产业,都指向“科技创新”的未来,也更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凝聚创新力。

自2012年支持中科大先研院开始,合肥市财政每年统筹约6亿元设立研究院专项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多方面支持合肥与大院大所开展合作。

图|中科大先研院

据《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将支持高校与地方合作发展,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等重大项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共建28家创新研究平台。

在合肥的不吝投入下,近年来,已有多所985高校,加快布局合肥。

据罗云峰市长透露,截至3月,合肥与清华、复旦、武大等大院大所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已达37个。

今年4月,北理工安徽空天信息研究院经商定将在合肥设立;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主楼正式启用,揭牌电磁安全中心;武汉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新院揭牌;哈尔滨工业大学也表示将与合肥深化合作……

位于淮南的安徽理工大学、位于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位于蚌埠的安徽财经大学等省内高校,也在合肥设立了高等研究院。

随着高校院所不断聚集,一个个产学研平台拔地而起,合肥的发展,或将蓄积更多的能量。

“科创名城”的逆袭

事实上,眼下颇受985高校青睐的合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没有一所高等院校,科创事业几近空白。

这种状况,直到1952年安徽医科大学迁入才有所改变。此后几年,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陆续扎根合肥。

更大的转折,在于中科大的落户。这是合肥为人津津乐道的最成功的长线投资。

“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1970年,尽管自身十分困难,合肥还是不遗余力地倾尽资源,向中科大师生敞开了热情的怀抱。

为了让中科大舒心安家,合肥为中科大提供了安徽省第一条“温暖专线”,让其成为彼时南方唯一有暖气的高校。在合肥,中科大还是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单位。市政府都可以停电,但学校不能停。

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自此驻守合肥。随后,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原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也相继迁入。以中科大等高校院所为依托,全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花落合肥,建成、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目前已达12个,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一个1945年才确立的中部省会,由此在1982年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并在2017年成为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2年9月,合肥跃居全球科研城市榜单第16位。半个多世纪里,中科大还诞生了“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近期实现的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再次刷新世界记录;“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的相继问世,则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都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图 |多光子纠缠实验室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中科大之外,跻身新能源汽车新贵的合肥,背后也离不开合工大、安大的“输血”。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时曾说过,“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一片创新的天地。”

截至目前,合肥已有54所普通高校,4个国家实验室,8家中央驻肥科研机构,138位在肥服务的两院院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超200万人,已是名副其实的“科创名城”。

合肥,猛补短板

然而,在长三角,和上海的15所、南京的13所“双一流”相比,仅有3所“双一流”的合肥,还称不上严格意义的高教强市。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科大7个学科获评A+、15个学科入选A类,合工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档,其余在肥高校却无一A类学科,优质学科分布并不均衡。

面对绕不开的“科创”战略,合肥对优质高教资源和卓越人才的渴求,变得愈发强烈。为此,合肥正积极补齐高教短板,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

2021年12月,《合肥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协调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推动合肥学院创建合肥大学,指导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完成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阶段性任务。

2022年来,被誉为“机械四小龙”之一的合工大,获批安徽省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0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 |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则于去年5月开建国家大科学装置先期项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相继引进国家杰青孙长银、王守国等国家高层次人才担任副校长,正面向第二轮“双一流”中期评价全力冲刺。

图 | 安徽大学

合肥高校的“第二梯队”,2022年来也卯足了发展的劲头:

安徽医科大学入选首批18个立项建设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之一,自主培养国家杰青1人;安徽建筑大学获批国家杰青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安徽农业大学引培国家级人才10名,双聘院士4名,实现自主培养国家“万人计划”突破;安徽中医药大学引进王琦院士作为名誉校长,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此外,今年5月,随着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正式公示,自2016年起便谋划更名的合肥学院,已经离“省会大学”梦又近了一步;

图 | 2023年5月 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公示由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的合肥理工学院,正在紧张筹备、加速建设中,预计于2024年9月招收第一批新生。

不断提升高校支持力度,持续为社会经济带来发展活力。这座省会城市中的后起之秀,或许在未来,可以骄傲地回应毛主席对它的期许与重托:

合肥不错,居皖之中,是可以有大作为的!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