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新课标老高考“四省联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更新时间:2024-07-01 13:05:59作者:读书村

新课标老高考“四省联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新课标老高考“四省联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转自公众号:JTY 教科所

2023年新课标老高考“四省联考”模拟考化学考试今天上午刚刚结束,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对此次考试给与了高度关注,到底今年的高考会怎么考?会有哪些变化?如何应对?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研究与思考。一、选择题命题解读1、各题多项细目表

2、与2022甲乙卷对比分析(1)知识体系考查更加全面。不仅考查了元素化合物(T7)、有机基础(T8)、实验基础(T10)、电化学基础(T13)、离子反应(T9、T11)等老高考多年必考核心内容,同时也充分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如12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了未成对电子、氢键、杂化轨道、电离能等多个考点,非常全面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关键能力考查更加凸显,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开放和灵活,对学生的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尤为突出。如第7题的B选项对镓导电性的判断需要不仅对周期表元素有扎实的记忆,还要灵活运用周期律,D选项对碳纤维的判断,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凸显对理解与辨识能力的深度考查;又如第11和13题的选项设计,都需要学生通过对题干给与的信息再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将学生面对综合情境下的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出来。(3)情境设计更加丰富新颖,全面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11题用坐标曲线图定量描述酸碱滴定过程化学变化,着重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2题用陌生的超分子阴离子配合物着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3题创设一个新颖的晶体电极,着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4)问题设计考查点更细、更精,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扎实,理解更透彻和细致。如第8题,每个选项都是针对一个细节问题进行考查,A选项考查降解反应、B选项考查聚合单体分析、C选项考查聚合反应类型的判断、D选项考查定量数据处理;又如第9题D选项对锰元素相关离子的考查;第11题对指示剂选择的分析判断等,都考查地非常细,把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扎实程度考出来。(5)总体难度有所增大,创新性有一定增强,表现在问题设计的精细化和情境创设的丰富性与新颖性。二、非选择题命题解读1、各题多项细目表

2、与2022甲乙卷对比分析(1)无机工艺流程综合题对比分析:题干信息呈现方式不尽相同,都是以无机物的制备提取化工流程为主体背景材料,再附加难溶物的溶度积数据列表参考信息,围绕方程式书写、实验试剂和产物分析、实验操作进行设问。2022年甲乙卷的设问更开放,对解释说明类、语言文字表达要求更高。本次考试的信息呈现方式更丰富,增加了坐标曲线图,考查面更广,将围绕晶胞的相关计算融入考查。(2)实验综合题对比分析:都侧重于基础实验仪器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考查,都体现出将无机实验和有机实验融合考查,实验分析过程中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涵盖其中,非常凸显学科内知识的融合,更好的考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次考题不同的是增强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定量分析能力的考查。如第4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探究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吸氧量和配合物的物质的量比值,凸显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定量分析)的考查。(3)反应原理综合题对比分析:延续了以往命题风格,通过坐标曲线呈现相应信息,考查热化学、化学平衡等相关知识,都涉及了计算及应用反应原理知识来解释说明论证相关问题的考查,强调了对学生化学反应理论学习的高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此次试题明显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原理掌握的深度考查,具体体现在多年没考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此次考到了,另外从化学原理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的设问分值比重加大,此次考试占近8分,明显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撰写的要求,也即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出来。(4)有机综合题对比分析:命题总体趋于稳定,除了第1问融合考查了碳杂化知识点,其它设问基本延续以往设问方式。主要还是以物质结构、官能团、反应类型、有机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等为命题点,都未涉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考查,当然此次考试没有涉及并不代表以后不考,也许可能是为了调控试卷难度。三、备考启示1、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实验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深度不够的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科观念和思维方法落实到位,避免过多“死记硬背”。2、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融合,精心设计好知识复习专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融汇贯通,形成更加网络化、逻辑性更强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提取和运用。3、避免过多的僵化机械训练,此次模拟题给我们呈现很多新颖性、灵活性很强的命题案例,以后的高考题中,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情境、新的设问、新的融合、新的角度,我们要多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思维开放,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应对高考,能更从容接受高考的选拔。4、备考复习中不能好高骛远,以打牢必备知识为根本,能力培养为关键,素养培育为核心,价值引领为导向,不可一味求新、求变,不能一味加大难度、无限制拔高,应当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设计内容,把学生最需要的给他,让他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end

原创丨江太海

编辑 |瓶子

致 力 教 育

金太阳 · 教科所

你“在看”我吗?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