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平台!

10首禅意空灵的诗词,10种人生大境界,值得品读

更新时间:2024-08-17 11:13:46作者:头儿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宋·高观国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


这首送春词,抒写了伤春惜春的情怀。上片言春之短暂。屈指迎春,弹指春去。画檐蛛网,也留春住。

下片抒写伤春愁绪。几日春晴,几夜春雨,春将归去矣!伤春之句,题遍屏窗。全词曲折有致,思绪缠绵。工巧婉丽,饶有韵味。


《观书有感·其二》

南宋 ·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杜荀鹤《自叙》

《自叙》

唐代 ·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诗写的很潇洒,深得我心。但读诗人生平简介,最后不禁一哂,到底还是知易行难: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苏轼《行香子·述怀》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在贬谪黄州几年后,朝政召他还朝。
人生便是如此,“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在春风得意的时刻,却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行香子·述怀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文笔清新、文字清雅、扣人心弦。词中的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与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酣畅淋漓的排比,朗朗上口的韵律,堪称经典。

诗人独自在夜色里对月饮酒,感慨人生,温婉大气,是阅尽千帆之后的淡泊、宁静。清凉的夜色,空气清新、不染尘埃,月光皎洁,灿如白银。

诗人连用三个比喻,层层递进,意在说明,人生短暂,不要为眼前的烦恼、失意,迷失了自己。一心追求功名利禄,都是徒劳无益,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茶要浅,酒要满。寂静的夜晚,独享这份宁静,满满地斟上一杯酒,仪式感十足…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利州南渡》

写渡口景象,生动传神,又慨叹大家这样奔忙,都是为名利所累,不懂得像范蠡那样去遨游江湖。但范蠡的辞官,实是为了功成后恐不利于己的缘故,不用这个典故则更好。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送童子下山》

唐·金乔觉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地藏,新罗(今朝鲜)僧人,真名金乔觉。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 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华。位于九华山麓的“九华行祠”为其初上山的栖身之处。九华山上的金仙洞、地藏泉、神光岭,都留下他的足印。

金乔觉于唐开元七年(719年)到中国安徽青阳县九华山授法,并实行农禅制度,披荆斩棘,择地栽茶。据《青阳县志》载:“金地茶,相传为金地藏西域携来者,今传梗空筒者是。”《九华山志》也载:“金地茶,梗心如筱,相传金地藏携来种。……在神光岭之南,云雾滋润,茶味殊佳。”九华山的煎茶峰,相传为“金地藏携道侣于前汲泉烹茗”之地。金地藏在九华山提倡种茶、饮茶、从佛法,但不忘茶事,是“茶禅一味”的倡导者。这在金地藏作的《送童子下山》诗中,也能得到印证。诗曰:“……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部竹栏骑竹马,惯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张问陶《禅悦二首·其二》

只要心灵湛然,意静思定,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深山寂野。


《禅悦二首·其二》

〔清〕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大意:在清幽的家中修持,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心得: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内心僻静,身处闹市也能修身养性。不必离群索居,于俗世中也能寻得一方自在天地。


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王安石《忆江南 其二 归依三宝赞》

光影波动的不可言说,境生象外、意外言外,幽玄有着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感性的美走进深邃的黑,空寂而深远。无需过多的繁复修饰,在残缺中看见完整,在有限中感受无限。看到月,花蕾等事物,感受到共鸣、怜悯。各国的美学并非完全独立,它们是相互交织的。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王安石《望江南》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王安石·《望江南》 ​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中吕〕山坡羊
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注释】
紫罗袍共黄金带:紫色官袍,束着金制腰带,指高级官僚的服饰。南北朝时制定了五等公服,即朱、紫、绯、绿、青。唐朝开始用服色区分贵贱,三品以上官员着紫服。
陋巷箪瓢亦乐哉:居住在狭窄简陋的巷子里,用竹制的箪吃饭,用瓢饮水,也觉得快乐,形容安贫乐道。出自《论语·雍也》,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评析】
有青山白云为伴,相亲相爱,做梦都不会梦到为官做宰。野花开在茅斋边,赏心悦目,管他外面的世界什么兴什么衰,陋巷箪瓢的生活自有其快乐。而且,这种淡泊安宁的志向和气质,不会因为自身的境遇而改变,贫穷也好,发达也罢,都不改初衷。


世上利名群蠛蠓,古来兴废几浮沤。——程颢《秋日偶成二首·其一》

不论身处富贵还是贫贱,都能保持本心之乐,这样的男儿方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体现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秋日偶成》

宋 · 程颢​ ​​​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老子认为,圣人的修养有一个逻辑的顺序,要从虚的单纯与静的稳定出发,让自己从外在回到内在,可以去“观”。宋代学者程颢在《秋日偶成》这首诗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你静心观察万物,就会发现鸢飞鱼跃,各具特色,处处都显示出无穷的生机。所以人不要轻举妄动,而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


《秋晚宿破山寺》

唐 皎然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

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作者晚上投宿于破山寺,山寺石壁,静如太古,残灯如豆,使人愈加感受到深秋古寺的清寂和幽静。此情此景下,作者触景生情,想到多少游人去尽,而唯有青山常在,白云悠悠,绿水长流,诗句间满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为您推荐

....